坚定文化自信 巩固文化主体性

2024-10-09 贵州日报 雷刚

编者按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一年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际,本报约请有关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彭法 王森浩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党的百年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始终重视文化建设并积极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最终转向文化层面的全面反思,乃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全盘否定,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化主体意识逐渐弱化甚至迷失。“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领导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同时承担起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强调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文化主体性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引领时代文化发展、巩固国家文化共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突出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关键是要巩固文化主体性。巩固文化主体性,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贵州实际,内塑精神、外树形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和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有序推进,“村超”“村BA”等持续火爆。“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今日贵州,知名度更高、美誉度更佳,全省干部群众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气神更足,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信心百倍地奋进在新征程上。

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文化主体性根植于中国大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我们以胸怀天下的自觉吸收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育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外来文明包容并蓄、交流互鉴、对照反思,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确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构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连续性不能中断,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不容消解。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党在革命时期提出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历史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文化思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继承发展长期以来党领导文化建设探索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得以巩固提升和显著彰显。文化主体性巩固于“两个结合”的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文化上更加积极主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基因,二者有机结合创造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在当代得以发展的现实前提。文化主体性的巩固,是一个国家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的关键。

贵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既拥有悠久的史前文化,又拥有多彩的民族文化,既拥有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等传统文化,又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以贵州苗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贵州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大力推动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文化工程,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在多姿多彩的文化基础之上,贵州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风貌,文化自信更加彰显、文化主体性更加聚神。贵州干部群众凝聚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固本培元、守正创新讲好贵州故事,构筑起了贵州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新高地。

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的重大创新观点,彰显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动文化建设、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政治保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新征程上,要立足“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深入挖掘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为中华文化主体性创造出新的生长空间。新征程上,要秉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恒久于坎坷跌宕中屡攀高峰,就是因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可以使中华文明在与不同文明比较、对照、批判、吸收的过程中得以巩固,文化主体性得以彰显,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此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明显上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初步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在物质不断富足的基础上,贵州人民的精神也越来越富有。习近平总书记赞誉:“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这就更需要我们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传承和弘扬深厚的贵州历史文化,发掘贵州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贵州文化软实力,不断扩大贵州文化影响力。要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贵州的生动实践,更好地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要立足自身特色文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深入挖掘贵州多彩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优势,不断推进文化的创新,不断开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空间,持续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是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更是贵州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的根本要求。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