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三优三提升”激发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黎平县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三优三提升”,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服务力量下沉,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
优化组织体系,提升组织力。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在12个易地扶贫搬迁村(社区)设立社区党委4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23个,配齐社区工作者107名、村级工作人员46名、楼栋长248名、专职党务工作者1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现“一肩挑”,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组织—楼栋长—搬迁群众”的纵向网格化管理层级,组建网格党组织71个,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共享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选派188名有驻村工作、群众工作经验的“一对一”帮扶干部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楼栋长,督促解决群众室内环境卫生差、帮扶责任落实有偏差等问题,带头履行帮扶工作责任。
优化工作机制,提升引领力。落实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责任,推动18名县级党员领导、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到安置点调研走访35次,协调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基础设施配备等困难问题26个。按照社区治理所需、精准选优配强原则,吸收29名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驻区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8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帮助社区谋划工作思路,解决下水道堵塞、安全隐患整治等问题98个,推动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落实107名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9名年度考核优秀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作者提前半年享受岗位晋升增资待遇,30名年度考核合格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作者正常晋升1档岗位等次,保障工资待遇实现逐年增长。
优化协调联动,提升共治力。将资源、管理、服务下沉一线,推动38个县直单位党组织160余名在职党员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志愿服务1560人次,解决实际问题72个。组织召开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16次,积极引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将公共服务职能融入12个易地扶贫搬迁村(社区),设置新就业群体服务站、青年之家、职工之家等特色服务场所,推动中小企业联合会、浙江商会等12家社会组织党支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齐抓共管的合力不断凝聚。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选取2个小区作为“520”善治小区试点,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为抓手,整合县直部门、社区党员及小区居民等力量全覆盖入户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5条,制定落实措施21项,有效推动解决停车场管理、基础设施修缮、小区环境治理等11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多方联动共创共治合力,推动小区治理实现由“自治”到“善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