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古韵悠悠的“石头”村寨

2024-09-11 贵州日报 记者 陈江南 赵珊珊 雷刚

011.jpg

镇山石巷。朱进摄 (贵州图片库发)

       坐落于花溪水库中部一个半岛上的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距离市区28公里,古村三面环水,随山势渐次递升,与半边山和李村隔水相望,风景秀丽;漫步村内,缓慢走在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村路上,听蝉鸣、乘树荫,眼前一湾碧波荡漾心间,让人久久不舍归去。

       风吟不止遥望400年

       来到镇山,村口一尊雕刻的石像让人印象深刻。抬头可见石像塑有一位巍然而立的将军、一名身着布依服饰怀抱婴孩的女性,背后是一匹高大的骏马,下书“和谐”二字。

       同行的镇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良平介绍,镇山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播州之役”之时,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奉命入黔,为播州战役督办军务,大军驻扎安顺屯堡,李将军部至镇山村时,见此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马蹄形地势,非常适合屯粮军备,便在此设屯驻扎。

       “据说,当时李将军问本地村民此为何地?村民一时竟无从回答,李将军见水畔一山霸气矗立,犹如猛士镇守,便脱口道‘镇山’,镇山便由此得名。”李良平说,目前村内所建屯堡和村寨、宗祠等古建筑及至今保存的城墙部分仍为明代建筑,距今已有400年历史。

       据《李仁宇将军墓志》载:李仁宇奉命以军务入黔,遂携家眷移至石板哨镇山建堡屯兵,其妻因水土不服病逝,李仁宇与镇山村班氏女子结缘,生二子,长子姓李,次子姓班。李、班两姓已成为镇山村的主要姓氏。

       “一家两姓的习俗,至今仍在镇山村传承。”李良平告诉记者,现在的镇山村民去上户口时,派出所户籍民警还会习惯性地    问:“是姓班?还是姓李?”

       李娇娇是李仁宇将军的第14代后人,2010年大学毕业以后,她开始参与到由母亲创办的贵阳市花溪区镇山颐养中心的工作中。投身养老事业多年,李娇娇发现自己的家乡镇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具备发展康养产业的广阔空间。

2020年,她注册了一家康养管理有限公司,开始为老人提供更全面的康养服务,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居体验。“我希望镇山村成为一个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同时能让旅居客在镇山找到自我,发现理解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李娇娇言语中透着笃定。

       山屯遗址一座“石头”村寨

       镇山村的东北角有座形状奇特的半边山,崖壁似一座大山被斩去一半,站在镇山屯远远望去,形如乌龟探头,是村里独特的一景。

       关于半边山,村里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秦始皇带着工匠炼铸神鞭,结果神鞭被东海龙王的女儿盗走,秦始皇酒醒过来一看,神鞭不见了,便从腰间拔出宝刀,一刀劈向镇山附近的那座山,山的一半留在原地,另一半应声飞到平坝羊昌附近,因而羊昌也有一座半边山。

       俗语曾言:“有山必有石,有石成其山。”走进镇山,仿佛置身于一个石头的世界,石屋、石径、石墙、石板路,各式石头在这里得到智慧组合,开出一朵朵神奇的花,变成一首首韵味无穷的诗。

       李良平介绍,村子分上下两寨,上寨系古屯堡区,民居全在屯墙之内,多为三合院民居,木构建筑,石板装壁、石板盖屋面、石板铺天井。目前,已公布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数量18栋,建筑面积3230平方米。

       据载,在明初期洪武年间卫所制影响下,贵州前卫下设卫、所、营、哨,并“屯田其下”,为“屯田戍边”的军事据点。而位于贵阳花溪的军事营盘遗址大多修在村寨附近山顶上,多以毛石砌筑,平面依山就势布局。经过3次文物普查和专题调查,花溪保存有明清营盘遗址40多处,镇山营盘遗址(含武庙)就在其中。

       镇山屯堡遗址(含武庙)有营门2座,现存城墙位于村寨正中,有战道设施,设南、北两门并建有门楼。武庙坐北向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年间毁于火,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建筑,现存关圣殿。

       如今,镇山南城门保存完好,北城门拱顶部则有部分损坏。1995年7月,镇山村屯墙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头在镇山有着光与影的和谐统一,这些石头修筑的古民居、武庙、屯墙等,是游客到镇山的必打卡景点。

古风犹存守护文化根脉

       作为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杂居自然村寨,镇山全村辖2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小组,少数民族占比近八成。这里不但有独特的石建筑文化,其浓郁的民族风俗也保存至今,流传着几十个民间故事和数百首历史传说歌、生活仪式歌,民族活动有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歌会”和热闹的“正月跳花场”等。

       “跳花场”本是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十三、十四这三天举行。李良平说,镇山村的“跳花场”活动却由布依族组织场地让苗族同胞来跳场,是两个民族团结友爱的鲜活例证。

       谈话间,李良平带着记者走到了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门前,阳光轻洒在古朴的门楣上,为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庄重。

       “20世纪末,一位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来到镇山,提出在贵州建立生态博物馆群的倡议,为镇山建成布依族生态博物馆贡献了很多力量。”李良平说,后来中挪“奥斯陆”会议正式确定三个生态博物馆作为合作建设项目,2002年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正式落成,馆内一切展示物皆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是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

       在民宿“番外”的院落旁边,还矗立着一棵纪念这位国外友人的树,感谢他为镇山村所作贡献,现已成为镇山村的标志性景致之一。李良平告诉记者,像“番外”一样,从昔日空旷破败的老宅变为无数旅人和艺术家的向往小院,镇山还有30多座。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谷佳骏在镇山租下一处居所,经过一番精心设计与巧妙改造,赋予了这座小院新的生命。后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陆续入驻镇山村。他们按照“一院一景一品”的发展思路,改造出一个个艺术空间,为镇山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与灵魂,翻开了“镇山艺术村”的新篇章。

       如今的镇山村,不再是单一的民族村寨,而是一个集文化、艺术、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村落,这里的发展还有更多可能性,当地人的生活质感与美好期许正在镇山的石头缝里生根发芽。

       思绪伴着期许,回到了镇山村民们的歌声里:

       我家住在半边山,山山水水好景观,

       大街小巷石板地,层层叠叠石板房。

       我家住在半边山,寨子前面是个潭,

       寨子后面风景好,山连水来水连山。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