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五级医疗卫生体系高效服务群众

2024-08-16 贵州日报 记者 胡家林 雷刚

“抬手、握拳、提腿……”术后三个多月的偏瘫患者丁强(化名),正在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医护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看着丈夫身体能做的动作逐渐增多,妻子唐微(化名)感到无比宽慰,“僵硬的手能动了,真是立竿见影。”

此前,丁强因脑梗塞导致痉挛性偏瘫,求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帮扶专家、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冯鲁乾博士。今年3月,丁强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黔东南医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接受了全州首例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瘫痪肢体实现神经“搭桥通电”。

该手术填补了黔东南州在瘫痪治疗领域的空白。“手术效果超出了预期。”神经外科主任沈健说,以往对于偏瘫的治疗,都是选择诸如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手段保守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此次通过将健侧颈7神经移位到瘫痪侧,在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的情况下,重塑健侧大脑功能,让一侧大脑支配双侧肢体,最终实现改善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目的。

神经移位这种高难度的医疗技术,黔东南州从不能做到能做好,这和我省建立健全五级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息息相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锚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逐步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在贵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机遇,我省深入研究,走访争取,引入一批超一流的医疗“国家队”在贵阳、贵安、毕节等地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制定建设方案,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在铜仁、黔东南州等地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对群众来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不优,取决于医疗技术好不好,能不能看好病。而提升医疗技术,人才培训是关键。

作为我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致力于将北京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路径带到贵州。7月中旬,“骨科局部解剖学提高班”开班,授课讲师为北京派驻专家,通过针对性的解剖学培训,将临床与病理解剖相结合,讲座与实操相结合,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打造骨科局部解剖实践教学基地,帮助临床医师建立完整的解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体系。截至目前,该院已举办4期提高班,累计培训省内外300余名骨科医生。

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院长冯超说:“这个系列的提高班已经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了47届,我们希望借助北京的丰富经验,在贵州开展同质化培训,提升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与实践技能,为贵州培养高素质骨科人才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省按照建高地、强基层、补短板、提能力、优服务的原则,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推动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及“七个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构建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卫生健康水平。

2021年全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大会首次提出,依托乡镇卫生院现有资源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按照“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梯次带动模式,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凤冈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袁沁认为,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解决群众看病难题的重要途径,是整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推动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作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凤冈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14家镇(街道)卫生院和3家民营医院建立医共体,通过推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考核、药械“六统一”管理,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实现了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下降,群众满意度升至98%,为群众节约就医成本超5000万元。

目前,全省已有80个县区启动建设医共体141个,覆盖乡镇卫生院1412个、覆盖率达93.32%。

在黔南州三都自治县,都江镇距离县城有34公里,因为山高坡大沟深,道路狭窄且崎岖,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群众看病远、看病难凸显。

为了让群众有地方看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三都自治县抢抓次中心建设机遇,出台改革政策、松绑放权,三都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凤乾,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党委书记赵高伦等带队在全县调研,在东部、南部、中部规划建设三个次中心,都江镇卫生院成为其中一个。

都江镇卫生院副院长姚本周说,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都江镇卫生院成为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的分院,医院从内而外得到了大改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强化和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3年来,我省累计统筹配套7.5亿元资金建设1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全省梯次带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域内门急诊就诊率达92.64%。数据显示,去年县域医疗次中心项目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服务群众达654万人次,为群众减轻医疗负担3.2亿元,切实增强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乡村医生作为五级医疗体系最远端的触角,是农村居民健康“守门人”,也是保障基层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为了给当地百姓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坪街道鲁沟塘村村医潘凤多年前开始“西学中”,今年又进入黔西南州中医院进修中医适宜技术,“知不足而后进。我要更加努力提升医疗技能,给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潘凤说。

目前,全省有2万多个村卫生室,基层村医2.9万人,动态消除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确保了基层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贵州将持续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全省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在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持续发力,牢牢托稳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让医疗有“厚度”,健康有“温度”。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