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餐饮火出圈,还需冷思考

2024-08-14 多彩贵州网 李凯

  随着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茶饮、面包、冰淇淋等食品饮品销售火爆。不过,这些食品饮品中,有部分售价远超同品类商品。中药餐饮是真有养生功效,还是一种营销噱头值得关注。(8月12日《工人日报》)

  从“保温杯里泡枸杞”到“八段锦强身健体”,从知己相约“针灸按摩养生局”到“中药酸梅汤”打败奶茶站上清凉“C位”……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中药+餐饮”在青年群体中持续升温,给不少年轻人的饮食、行为习惯带来转变。

  《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因此,“中药+餐饮”火出圈的背后有“药食同源”的中医药博大精深文化支撑,更和青年一代健身养生的现实需求有关。

  在许多社会公众为“中药+餐饮”叫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用客观辩证思维看待其间存在的“噱头大于实际功效”“行业标准化欠缺”等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尽快化解,“中药+餐饮”才不会是“昙花一现”。

  众所周知,中药的使用涉及药理学知识,对剂量和搭配有严格要求,然而一些商家对药理学知晓甚少,对个别药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更是“懵懵懂懂”,只是为了“中药+餐饮”而“中药+餐饮”,形式大于内容而已。同时,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身体禀赋存在个性差异,自然“适合个体”的配方也应该不同,只是将中药元素简单粗暴地加入产品中,又怎能保证起到养生的功效呢?

  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缺位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药物相克”更会滋生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更有一些商家只是将中医药元素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将“中药+餐饮”作为噱头,于是乎,当中药和餐饮联姻后,产品定价会“高高在上”,但其蕴含的真正价值微乎其微也。

  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语境下,在社会公众对身体健康格外关注的当下,“中药+餐饮”定然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而要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让“中药+餐饮”真正成为公众身体健康的“守护者”,一则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审时度势,尽快推出中药餐饮研发、制作的相关规范,引导产业有序发展;二则商家需要强化自律意识,将心思多用在产品的开发上,在恪守药理学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药+餐饮”不是简单的一个书面概念,更不是哗众取宠的营销噱头,只有各个层面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中药+餐饮”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一直火下去、热下去!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