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用药保障应“不罕见”

2024-08-13 多彩贵州网 通讯员 郭元鹏 李凯

  8月7日,《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实施方案》拟通过建立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建立提前评估工作机制,建立“保税备货”供应保障制度等六方面措施探索多方联动、高效便捷、闭环管理、全程可溯的罕见病药品保障“北京模式”,推动罕见病用药从“人等药”向“药等人”转变。(8月8日《北京青年报》)

  “瓷娃娃”“木偶人”“月亮孩子”……这些看似美丽的名字,对应的医学术语是:成骨不全症、多发性硬化症、白化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罕见病。罕见病是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的统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确认的罕见病超7000种。罕见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也加重了家庭负担。

  治疗罕见病,对于患者和家人而言,承受的不仅是经济压力,还有“用药难”的压力,往往是需要“人等药”。在医疗领域,罕见病用药的保障一直是一大难题。由于患病人数少、研发成本高、市场需求低,许多罕见病患者面临着“无药可用”或“有药难求”的困境。

  罕见病虽罕见,用药保障应实现“不罕见”。此次北京将打造罕见病用药保障的“先行区”,采取措施将“人等药”先“药等人”转变,是一次积极的行动。北京《实施方案》的推出,标志着从被动等待走向主动出击,从“人等药”向“药等人”的转变。通过建立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可以确保那些临床急需的罕见病药品能够快速进入市场,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前评估工作机制的建立,则能够预判和规划药品的供应,避免出现短缺。而“保税备货”供应保障制度的设立,更是为药品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这一系列的措施,构成了一个多方联动、高效便捷、闭环管理、全程可溯的罕见病药品保障体系,让罕见病患者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及时的治疗。变“人等药”为“药等人”,有了“先行区”,希望看到更多“后来者”!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