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开展民族刺绣技艺培训 群众添技增收

2024-08-05 黔东南新闻网 通讯员 杨旭 李凯

  近年来,施秉县持续做好乡村振兴与新经济业态的结合文章,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采取“党建+妇建+非遗+文创”的方式,积极开展民族刺绣技艺培训,将传承手工技艺与推动就业相结合,让“指尖技能”转变为“指尖经济”,助力本地妇女劳动力添技增收。

  建馆收藏“活”技。按照“政府主管+企业(行业)自营”的模式,依托苗绣技艺,建成施秉县特色民族刺绣产业园,开展“巾帼创业孵化基地”和“手工编织孵化基地”创建。将“园区企业”转变为“传习中心”,收集县内外苗绣珍品、汇集各地艺术名家,通过珍品展示、技艺体验等,让苗绣技艺得到更好保护。目前,园内有“专精特新”企业3家,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1个,1人荣获中国纺织非遗苗绣推广大使。

  多措育人“传”技。采取“公司+基地+高校+农户”的苗绣人才孵化模式,与清华美院、贵州民族大学合作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与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开发“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心”产学研教学基地。聘请归国设计师组建专门设计团队,以“培训育品牌、品牌拓市场、市场促就业”的发展思路,将“传统工艺”转变为“创新工艺”,培养专门人才让苗绣技艺更好传承。目前,共开展手工刺绣培训50余期,培养出专业绣娘2000余人、农家绣娘7000余人,省级黔绣工匠2人,省级工艺大师2名,省级非遗苗绣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剪纸传承人1人,省级刺绣大师1人。

  发展产业“兴”技。依托贵州省锦绣计划精品馆、东西部协作等平台资源,在企业融资、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产品设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引导形成集苗绣工艺品研发、生产、体验、展销的产业利用发展模式,推动苗绣技艺持续发展。目前,打造出“蝴蝶妈妈”“舞水云台”“锦绣黔呈”、“榜香郁”四个商标和80余个国家专利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带货方式销售手工业产品6.7万余件,价值1440万余元;组织参与各类博览会、展销会30余场次,销售产品价值456万余元。

  下一步,该县将积极探索居家女性群体灵活就业与乡村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在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品牌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将女性增收、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助力妇女群众实现“守住家、抱住娃、挣到钱”的梦想,引领更多女性为全面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凝聚巾帼力量。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