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应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2024-07-26 黔东南新闻网 通讯员 黄齐超 李凯

  近日,一起网约车司机使用“作弊器”欺诈消费者的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张先生在使用滴滴平台打车时,遭遇了行程结束后收费异常高昂的情况,实际花费达到了预估价的8倍之多。上海市消保委7月25日发表观点称: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网约车平台在计费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上海市消保委认为,网约车平台有义务保证计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7月25日 澎湃新闻 )

  7月13日,张先生使用滴滴平台(企业版)打车到约8公里外的目的地,耗时40分钟左右。诡异的是:订单行程显示网约车走了160多公里,“穿越”到了去了趟苏州,最终费用为229.66元。在城市街道,网约车40分钟能走160多公里?如此离谱的异常订单,网约车平台居然毫无察觉,也够离谱的。

  张先生多次向客服反映此事,网约车平台却置若罔闻。直到张先生将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平台才开始重视起来,迅速查找原因。当天,平台联系上张先生向其道歉,对司机进行禁封,并称该司机使用了作弊器导致订单异常。

  如果不是张先生将此事曝光于网络,恐怕滴滴客服还将继续打太极。以互联网科技为基石的网约车企业,平台竟然没有防作弊系统,不能及时发现订单异常,而且平台消极应对乘客投诉,甚至看着乘客权益被侵犯而无动于衷,滴滴的做法怎能不令人寒心与愕然?

  倘若平台诚信保护乘客的利益、维护自身形象,完全有能力从技术层面监测出“异常订单”,并提醒乘客拒付车款。首先,按规定,城市路段速度的上限是60KM/h,当网约车的平均速度明显超出这一数值时,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为“异常订单”。其次,各网约车平台都能时时跟踪,后台能查阅到网约车行驶数据和行动轨迹,轻松排查出“异常订单”。

  因此,无论哪一家网约车平台,都必须真正承担起消费者权益“守门人”的责任,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维护好自身形象,不折不扣地保障乘客的权益。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