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纳凉”激活闲置公共资源
高温之下,包括南京、镇江、台州、绍兴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向市民开放人防工程以供纳凉。在一些地方,夏季高温天气开放人防工程供市民纳凉已成惯例。为了给市民更好地体验,不少地方的防空洞今年在硬件上进行了升级,还充分利用场地设置展览,并首次设置农产品展销点等。(7月9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一些地方启用了人防工程,对外向广大市民开放,为市民提供纳凉休闲的场所,不仅可以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还激活了闲置已久的公共资源,并顺带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可谓是一举多得。各地的人防工程平时用不上,日常闲置的时间较长,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稍加改造、硬件升级后,传统的防空洞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市民纳凉的好去处,省钱还凉快,乃是惠民便民之举。
一般来讲,在酷暑天气下,防空洞温度要比室外低十几度,体表舒适度较高。众所周知,空调虽好,但不宜多吹。因此,对于体质较弱,不宜长时间吹空调的老人、儿童等群体来讲,防空洞乃是较为理想的纳凉场所。
目前,各地将开放防空洞视为一项为民办实事,定期公布开放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工作人员等,便于市民就近纳凉。而且,各地顺应时代变化,考虑市民日常需求,开放的防空洞基本会通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WiFi,提供饮用水、报刊、桌椅和防暑药品等,有的地方还会放置书报、电视等,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更进一步,一些地方还有安全急救培训、国防教育、文旅推广、农产品展销等,既提供了纳凉休息,又活跃了当地经济文化。
城市治理当以人为本,需要“绣花功夫”,耐心听取市民的想法,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以接地气的方式和态度,做一些切实利民的工作。近年来,部分地方站在民生立场,积极创新思维,出台了一些非常好的措施,诸如开放人防工程供市民纳凉、“小哥码”破解外卖入小区难题、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划定流动摊贩临时经营区域等,都是惠民之举,获得了大众和社会舆论的赞赏。这样的惠民便民措施多一些,城市治理会更好,社会更和谐,人民群众也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