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多声部民歌:自然天成的优美和声
杨开员(前中)与村民在林间对唱苗族多声部民歌。 (受访者供图)
苗族多声部民歌简介:
苗族多声部民歌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等地苗族村寨的一种原生态民歌,这种由青年男女传唱的民歌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方式有主旋律男女对唱和主旋律男女合唱两类。演唱时歌手一般都在两男两女以上。一首完整的多声部民歌一般为六至十六乐句不等,男声女声反复相和,和音包括纯五度、纯八度、大三度和大六度,节拍相对自由,多以3/4、4/4、2/4和6/8混合使用,是自然天成的优美和声,所表达的情感细腻动人,并显示出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苗族多声部民歌是当地苗族现存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与苗族的民族史、文化史及民俗学息息相关。2008年,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申报的多声部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开员:
用歌声唱出幸福生活
“在我们村,男女老少都会唱民歌。没有固定的歌词,看到什么唱什么。”出生于贵州省剑河县久仰镇巫交村的国家级苗族多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杨开员笑着说,会说话就会唱歌,而且我们真是唱得比说的还好听。
从小不爱说话的杨开员偏爱唱歌,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唱歌,“作为第五代传承人,通过传承苗族多声部民歌,我的人生目标发生了许多改变,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杨开员告诉记者。
杨开员不仅会唱民歌,还能吹芦笙、跳苗族水鼓舞。2005年,剑河县文化馆邀请杨开员担任授课教师。近几年来,为壮大苗族多声部民歌队伍,杨开员在剑河县久仰镇开班授课,每期培训超60人以上。目前,已培训上千人。同时,教授徒弟10余人,“我们的目标是持续做好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活态传承及发展,并用歌声唱出如今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