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蓝莓:科技链撬动产业链
初夏时节,瓜果飘香。
6月7日,走进麻江县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内,一株株翠绿的蓝莓树依山而立、随风摇曳,一串串饱满的蓝莓果缀满枝头,犹如一颗颗紫色的、蓝色的宝石镶嵌在绿叶间,果农正穿梭在蓝莓丛中,熟练地将颗颗成熟的蓝莓采摘下来。
“5月中旬起,我们基地的蓝莓逐渐进入了盛果采摘季,亩产达500余公斤。”看着地里一串串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蓝莓果,麻江县睿林蓝莓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宁满脸喜悦。
麻江县睿林蓝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蓝莓种植、技术推广、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同时是贵州省科技型创新企业。
“我们的蓝莓鲜果一年销量达200吨,蓝莓冻果一年销量1000多吨。原先由于鲜果不易贮藏,一到盛果期,蓝莓鲜果现摘现卖,价格起落不均。”许宁打开了话匣子。“现在保鲜技术突破了,蓝莓销售货架期延长,从原来的3到5天提升到了60天左右,鲜果的利润大幅提升。”
睿林公司意识到发展蓝莓产业中科研的重要性,便开始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紧密的合作。
2015年,合作的科研团队在麻江攻克了蓝莓保鲜技术难关,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这一技术通过采前品质提升、自发气调包装、保鲜剂联合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在蓝莓鲜果采前品质调控、标准化采摘、采后储运及商品化处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制定出台麻江蓝莓鲜果保鲜、分级、冷冻、冻果加工等技术规程,成为省级行业标准。
这套技术如今已覆盖了麻江县的蓝莓产业,标准化种植和贮藏技术不仅完好保存蓝莓,让货架期增长,错峰销售,促进了鲜果利润的大幅提升,企业和蓝莓种植户效益翻倍。
“相对于传统的贮藏,现在这个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而且成本降低60%以上。”许宁说。
一个个新技术的应用、一个个新品种的培育,为蓝莓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经过14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成功注册有“白竹林”和“睿林”商标5件5个类别,其中“白竹林”牌麻江蓝莓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2017年“白竹林”牌麻江蓝莓又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麻江,像睿林这样与科研院校深化合作、加强蓝莓产品研发、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的公司逐步涌现。
同样位于麻江县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内的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蓝莓种植、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蓝莓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该公司冷链贮藏车间,工人们正在对蓝莓进行分拣、称重、装盒,一箱箱整装待发的麻江蓝莓鲜果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蓝莓果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了真空夹层浓缩罐,将蓝莓进行65℃低温熬煮,保留了几乎所有的蓝莓营养。”公司总经理周南俊拿起一瓶蓝莓果汁向记者介绍道。
麻江县乐坪村成长的周南俊,对蓝莓有着独特的情怀。
1998年,周南俊和妻子徐先群来到麻江县城开起了饭店。
“我们麻江县自1999年率先在贵州省开始蓝莓种植,是最早开展蓝莓规模化栽培的地区之一。”周南俊回忆道。
“2008年,我们发现在土特产中蓝莓最受欢迎,于是开始把蓝莓单列出来做了专卖店。随着蓝莓种植规模的扩大,鲜果产量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是必由之路。”周南俊说,“2018年,我们寻找机会与麻江县龙山镇政府合作,成立了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蓝莓汁、果干、果酱的生产。”
“经过6年发展,目前我们有5条生产线。年加工蓝莓产品3000余吨,主要生产蓝莓果汁、蓝莓果酱、蓝莓果脯等系列产品。”周南俊介绍。
“我们有500亩蓝莓基地,同时每年向农户收购,去年向农户收购了1500吨,今年预计收购1800吨左右。”周南俊介绍,公司产品已卖到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去年,公司产值达2500多万元。
除了线下销售,2022年3月,公司入驻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及各私域平台等进行产品营销,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从蓝莓的育种组培、智慧种植到深加工销售,从产业研究到技术培训,“科技引擎”正一路助推蓝莓产业向前发展。
自1999年引种蓝莓以来,20多年深耕蓝莓产业,麻江从未停止求新求变的前进步伐。
如今,麻江县成为国内最大的蓝莓种植县和产业链条最为完整的县。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8.72万亩。2023年全县投产基地7.2万亩,产量3.89万吨,产值8.04亿元。
科技链撬动产业链,目前全县建有蓝莓加工企业6家,建有蓝莓速冻果、饮料、果脯等加工生产线10条,已上市的加工产品共6大类20余种。
经过精心培育和发展,麻江蓝莓已经串联起了一条条“蓝色”经济带。未来在科技强农的新赛道上,必将更“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