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州各地探索智慧养殖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剑河县南加镇九旁村利用全自动智能养殖蛋鸡,实现自动上料、清粪、捡蛋及环控,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降低了成本,让传统养殖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穗县瓦寨镇积极探索绿色、安全、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智慧养鱼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养鱼,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养殖智慧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锦屏县铜鼓镇乐安村的贵州永诚农牧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园采用高效智能化全封闭管理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带动上百户家庭农场合作养猪,为当地农户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在黑毛猪养殖场使用一体式智能控制系统,在犇牛养殖场采取“繁育推”一体化养殖模式,通过数字化控制平台强化对养殖场多维度精准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能,节约生产成本,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
“智慧农业”是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与科学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实现农业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在黔东南,众多农业企业积极开展智能化生产的探索与实践,将智能化设备、信息技术运用在特色产业中,不断推动养殖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天柱县中邦渔业有限公司白市基地的养鱼工厂,数字化智慧鱼池养殖系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鱼池里的鱼儿游来游去,不时欢快地跃出水面;工人们有的忙着喂食,有的在监测水质,有的在抽查鱼样……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这个系统通过精准控制水质、温度和饲料投放,为鱼类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也能实时监测到鱼的生长状况,确保了养殖过程安全可控。”基地负责人符宏峰说,工厂化养鱼模式,不仅提高了鱼类的产量和品质,也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增收。许多库区移民通过养鱼务工,实现了增收致富。
今年60多岁的白市村村民周乐明是该基地的一名务工人员,因为离家近,他觉得来这里上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这个年纪了,能在家附近找到这么好的工作,挣点生活费,好得很了。”周乐明乐滋滋地说。
据符宏峰介绍,白市基地是贵州中邦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天柱县建立的第二个工厂化养鱼基地,属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项目之一,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县内水产养殖,为水库移民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对有意愿养鱼的群众,公司还为他们提供养鱼技术指导,真正实现养鱼基地增效、群众增收。
在剑河县南加镇城东社区的贵州捷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养蚕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碌地操控着机械设备,将一片片蚕叶均匀地铺撒在蚕床上。
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传统养蚕方式人工成本高、蚕茧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也不高,而在这里,每间共育室都安装有环境传感器、自动化温控设备、超声波补湿器等,温度、湿度、光照、换气都由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感应调控。
“有了这些新的科技设备,我们只需要一名工人负责补料和清洁工作,其余繁琐的养殖任务均可交由机器完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实现科学化喂养。”基地负责人陶绍芳说,小蚕的发育速度快、抗病能力弱,要在恒温、恒湿、无菌环境下共育才行。目前,该基地实现了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蔟结茧的机械自动化生产。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业新科技被引入乡村,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使农业产业拥有无限可能。黔东南各地也将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继续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的可行路径,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智慧养殖等数字化手段,不断推动全州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