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宋志平是什么行政级别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的知识,包括宋志平是什么行政级别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高管
1、董事长执行董事 1956年10月生,本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执行董事。宋先生在建材行业累积了30年以上的业务及管理经验。宋先生自2005年10月至今任母公司董事长,自2005年3月至今任本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执行董事,自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任中联水泥董事长,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任母公司总经理。自1995年10月至2002年3月,宋先生先后担任母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自1997年5月至2002年5月,宋先生担任北新建材董事长,自1996年1月至今担任北新集团董事长。自1987年9月至2002年7月,宋先生在北新集团(在其改制之前及之后)担任多个职位,包括副厂长、厂长、总经理及党委书记。宋先生自2009年5月至今还担任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宋先生于1979年8月获河北大学高分子专业学士学位,于1995年7月获武汉工业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2002年6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宋先生是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为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宋先生目前任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业与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及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常务副理事长兼主任。宋先生凭着他在管理及企业方面的技能而获颁多个奖项,包括全国劳动模范、中国500名企业创业者、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第八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管理人物精英奖、中国十大并购人物、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人民社会责任杰出贡献人物以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具影响力领袖奖”等。
2、总裁执行董事 1966年9月生,本公司执行董事。曹先生在建材行业累积了20年以上的业务及管理经验。曹先生自2011年12月至今担任中联水泥董事,自2009年9月至今出任北新建材监事会主席,自2009年3月至今出任北方水泥董事长,自2007年9月至今出任南方水泥董事长,自2005年8月至今出任北新集团监事会主席,自2005年10月至今出任母公司董事,自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出任中联水泥监事会主席,自2005年3月至今出任本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出任北新建材董事长,自2004年9月至今出任中国复材和中国建材工程董事,自2002年6月至今出任中国玻纤董事长,自2002年3月至今出任中建材投资董事长,自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在母公司以及本集团担任多个职务,包括北新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及副董事长、母公司总经理助理及副总经理、北新物流总裁、中国玻纤总经理等。曹先生于1990年7月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于2004年1月获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曹先生是一位高级会计师,并为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曹先生目前任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理事长等。曹先生曾获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二、宋志平的个人资料
1、宋志平,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2007年6月当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2、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建材集团”)是直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现有资产总额逾200亿元,员工总数逾40000名。全资、控股、参股企业200余家,其中下属子集团控股2家上市公司、参股12家上市公司。中国建材集团形成了集科研设计、制造、流通为一体的,拥有建材制造,科研设计、成套装备和工程服务,建材进出口和商业流通三大业务平台的国家级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
3、我从最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经历过各个层次的企业管理工作。我把企业管理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4、“我从最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经历过各个层次的企业管理工作。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评价我是步伐坚定的人。”
5、今年52岁的宋志平,1979年大学毕业即投身建材行业,历任车间主任、副科长、处长、副厂长、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现在的职务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6、3月29日,他领取了自己职业生涯中又一个奖项: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7、“我把企业管理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的语调温和而坚定,一如其人。“我最想点燃的是职工心中的火”
8、1979年,宋志平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北新建材集团前身),当了一名技术员,他此后的人生也开始与建材紧紧相连。
9、1993年初,36岁的宋志平当上了这个厂的“一把手”。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少年得志”的喜悦,因为当时企业正处于建厂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流动资金几乎为零,银行不愿给予支持,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10、“我当厂长后压力很大,因为看到当时职工们的眼神是冷漠的,怎样才能唤起大家的信心呢?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石膏板生产线点火。”现在,宋志平还能清楚地记得那一刻他说的话:“我其实最想点燃的是职工心中的火。只有这把火熊熊燃烧,企业才能旺起来。”
11、“所以我当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解除职工信心危机,让他们感到企业有前景,个人有前途。”宋志平提出,北新建材要做全国新型建材的大型基地,要把企业效益提高,要上市。
12、在今天看来,在当时的情形下提出这样的美好愿景无疑具有相当的远见。“这和我读了很多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书有关系,也跟我很早就接触了南方证券以及刚刚进入中国的国际金融公司和高盛有关。”
13、在重建信心和明确发展目标之后,要着手解决的就是机制问题了。“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型企业,只有面向市场,增强市场意识才能求生存谋发展。”宋志平引入激励机制改变“人员能进不能出,收入能上不能下”的状况,“将业绩与职工和基层单位领导收入挂钩,还不断改善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做到"房子年年盖,工资年年涨"。”
14、他还大力推进了现代化管理方式,如源自日本的5S管理,“日本的基础管理强调一丝不苟,他们在精细化方面做得很好,可以保质量、降成本。”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宋志平送厂里的骨干去清华、北大等高校学习,这在当时的国有企业里属于相当早的。
15、1994年,北新建材生产经营情况开始好转,上市的准备工作也随之展开。1996年企业改制,1997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离开北新建材6年多了,我现在还持有它的公股,这些年无论股价涨还是跌,我都没有动过,我还是它的一个所有者。”“我有承担压力的特质”
16、2002年是宋志平职业生涯中另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初,他受命担任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简称中新集团,2003年更名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而这同样是另一个严峻挑战的开始。
17、中新集团是一个行业管理公司,战略不是很清晰,业务过于分散,没有规模效益,竞争力差。最重要的问题是负债多,逾期债务32亿元,面临法院封门的危险。宋志平说:“我性格温和,却是个愿意接受挑战的人。我有承担压力的特质,遇到困难很少抱怨,而是先研究分类,看看哪些是立刻能解决的,哪些是通过努力能解决的,哪些是要等待时机来解决的,然后采取行动。”
18、通过大规模的资产和债务重组,宋志平带领中新集团成功化解了关系企业生死的债务风险。2002年底,集团公司的经营资金运转已逐渐进入良性循环。
19、逾期债务问题的解决使得集团可以轻装上阵,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则是决定企业生命力的核心问题。“现在中国建材集团的主业非常突出,即只做建材,不涉足其他产业,也不会盲目投资。”为此,集团通过转让、出售、划转等方式减少了155家企业,又收购了165家企业,使集团主业突出,结构更加优化。
20、下一步宋志平开始启动“资本运营的轮子”。2004年初,他提出要组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香港上市。“上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拓宽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在境外上市后,集团将完全按照国际规则来规范企业。”
21、2006年3月23日,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当年列H股涨幅第二位,2007年排到了第一位,并成为恒生指数股。“到现在整整两年时间里,我进行了10次路演,见了大概1000个华尔街的基金经理,我可能是在华尔街跑得最勤快的中国董事长了。”宋志平说,“多和投资者沟通,可以让他们更了解我们,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我自己也都获得了成长。”“我不是好高骛远的人”
22、在进行上市、引入基金等资本运作的同时,展开大规模战略性重组,是宋志平推动集团迅速扩张、做大做强的另一只轮子。自2006年以来,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建材集团接连并购20余家水泥企业、产能激增3倍,还与61家目标企业达成了联合重组的意向,而中国建材集团已经和准备投入的重组资金接近200亿元。
23、步伐坚定的宋志平带领着他的企业“健步如飞”,但也引来了一些质疑。比如,公司能否满足大规模、高频次的联合重组而产生的人才、管理、资金需求。一位市场人士认为,大规模并购面临着巨大风险,如果不能有效整合,企业可能爆发危机。
24、“我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我们重组的原则之一就是风险可控和可承担。”宋志平说,“快速成长是由于我们所在的行业正处于特定的历史阶段。”
25、统计显示,我国水泥的产量约占全球的50%,却分散在5000家企业中,2005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水泥企业总产能仅相当于法国拉法基集团一家公司的产能,其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足15%。“企业规模小就无法支持科研开发,也很难形成市场品牌,更谈不上国际竞争力。要改变这种格局,建材行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26、“国家鼓励钢铁、能源、建材等领域进行重大战略重组而不是战术重组,战略重组的特点就是规模大、跨区域跨所有制。”宋志平说,中国建材是水泥行业的一个新进入者,要想做大水泥规模,注定不能采用老牌水泥企业靠建新线滚雪球的方式,中国建材必须要走联合重组的道路。
27、宋志平的底气还来自于股东的支持,“前天我们召开了股东大会,讨论增发3亿新股,满足重组的资金需求,得到了股东们的支持,大家都看好我们企业的前景。”
28、对于有关人才缺乏的担忧,他认为“恰恰是并购解决了队伍问题,因为管理者基本都是各就各位,只是改变了股东。我们要做的是换软件,不是换硬件。”他说,管理者要理解中国建材集团的整体战略,认同集团的管理文化,“我们正通过推行"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的"五化"管理模式,推进各企业的管理协同和文化协同,提升绩效水平。”
29、“我们的目标一是成为中国建材行业领军企业,二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至于实现这两大目标的时间,宋志平说是三年。
30、“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在国际市场上,我们面临印度企业的竞争;在国内,外资也是我们重组的主要对手。”宋志平说,“不能拖拖拉拉,认准目标我就会果断去做,全力以赴,不轻言放弃。”
31、“我喜欢读书。”宋志平说,他最近在读的书有格林斯潘的《我们的新世界》、奈斯比的《定见》,还有克林顿的《付出》等等。
32、“管理创新需要灵感也需要知识的累积,书越读越薄,因为理解在不断升华。”他常对公司的年轻人说,你们都想做管理,可你们付出了多少?
33、他在1995年获得了武汉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工程博士学位。他还参加了很多培训,并认为企业家最好每年都要参加一次培训。“管理不是无师自通的,要勤于学习和深入思考。天赋加实践加学习,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34、他善于沟通,从中吸取成长的能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金融公司和高盛刚刚进入中国,南方证券刚刚开始营业,他就跟他们接触了。到2006年中国建材香港上市后,他又成为“在华尔街跑得最勤快的中国董事长”。
35、正是超强的学习能力成为他健步如飞的动力,也让他始终走在了时代的前端。
36、当我看他的简历时,发现宋志平还有一个身份是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以来他连任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是三个企业家委员之一。
37、也许,等到退出企业舞台的那一天,他会愿意将自己的管理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
38、从1979到2008,他经历了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国有企业管理者可能遭遇的各种挑战。这一切的经历,足以写一本教科书了。教科书的扉页可以写上:“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三个能力:一、明确目标,二、理清思路,三、果断行动。———宋志平”
三、中国建材总经理宋志平是部级吗
中国建材总经理宋志平不是部级宋。宋志平是党的十五大代表。宋志平,1956年10月出生,毕业于河北大学,1995年获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工程博士学位。曾获得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现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志平创造性提出并实施“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辅导员制”、“八大工法”等一系列新的理念与举措,强化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广为业界所推崇。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成果:
1、“十一五”期间,中国建材集团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国际重大科技合作等各类国家级科研及建设项目和课题455项,省部级科研及建设项目250项。
2、申请专利8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00多项),授权专利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0多项);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
3、正在研发和推广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制备技术、混凝土耐久性关键技术、卫星用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技术、高档飞机风挡玻璃制造技术、抗菌净化空气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生产技术、浮法玻璃高效节能关键技术。
4、高性能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技术、陶瓷砖绿色制造关键技术、节能型复合墙体制造技术、环保型装饰装修板材制造关键技术、绿色建筑材料标准和评价技术、工厂化节能省地型房屋等成套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