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切忌“名不副实”

2024-05-28 黔东南新闻网 通讯员 魏芳 李凯

  距离暑期还有一个多月,五花八门的研学活动已经进入报名高峰期。与往年相比,今年涉足研学市场的主体更加多元,不少培训机构纷纷入场,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不过,有家长反映研学存在游而不学、质价不符、安全缺位等问题。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机构号称“研学旅行指导师”花钱就能拿证,背后暗藏诸多乱象。(5月27日《北京晚报》)

  众所周知,“研学游”必须与中小学生所学的课程紧密结合、必须与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紧密结合,必须与中小学生兴趣爱好紧密结合。否则,“研学游”就会失去研学旅行的针对性。正是因为“研学游”对孩子有如此之多的好处,这才吸引更多家长让孩子参与到“研学游”活动之中。但随着“研学游”热潮的出现,不少乱象也备受家长的诟病。

  如何让“研学游”名副其实呢?笔者以为,给“研学游”撑起一把“规范伞”。一方面,亟须完善研学游的标准。眼下研学旅行市场监管不到位,从根本上说是缺少标准。让组织机构有“标”可依,对“标”组织,切忌各家各“标”,无序组织。另一方面,亟须抓紧研学旅行全要素体系建设。只有构成研学旅行的完整链条,才能规范“研学游”活动。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对研学游组织机构进行严把关,把好审核关、资质关、准入关,严防一些无资质的研学游组织机构混入其中,坑骗家长和孩子。另一方面要对无良研学游组织机构进行严处罚,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规范组织。

  此外,家长一旦遭遇研学游“名不副实”,既要对组织机构理直气壮地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而任凭研学游“名不副实”,坑骗家长和孩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只要为“研学游”撑起一把“规范伞”,通过完善标准,跟进监管,再辅以家长学会维权,就一定能有效遏制“研学游”乱象,从而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名副其实的研学游环境。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