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书架”让精神食粮物尽其用
相信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经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曾经读过的课外书日渐闲置下来,家里的书架堆得满满当当。也有不少市民看过买来的书后,就束之高阁了。这些闲置的书籍就只能扔掉、贱卖或蒙尘了吗?浙江宁波市发起“爱不孤‘读’”百个社区(村)“共享书架”计划,让闲置的书籍流动起来。(4月18日《宁波晚报》)
让闲置图书流动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显然是一件好事。“共享书架”说到底,就是让闲置图书重新流动起来,这不仅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让闲置图书物尽其用,也有助于减少浪费。“共享书架”助力了全民阅读,有助于让老百姓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公众对丰盈精神家园有了更直接、更强烈的渴求。塑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让读者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共享书架”本质上是一个又一个流动的图书馆;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外一个地方,改变的是安放图书的地理位置,不变的是对阅读的热爱。
也许有人会说,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为何还要费时费力地进行纸质阅读?碎片化、蜻蜓点水的“浅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快餐文化”,并不见得适合所有的书籍。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有些“难啃”的书籍需要专注与毅力;阅读的过程不仅是收获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也是获取精神滋养、实现精神成长的过程。
书籍的生命是被阅读唤醒的,好书也需要与读者相遇。在过去由于图书不能流动,有的社区即使有图书馆也难以让居民们看到更多的图书;“共享书架”盘活了有限资源,让书籍在循环利用中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不论是社区图书馆,还是亲子活动室,抑或居民议事厅,“共享书架”对场地和空间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更加灵活方便。“共享书架”通过分享让更多人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让闲置图书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社区与社区、社区与村以及村与村之间流动,“共享书架”让同一本图书被更多人阅读,让同一个社区拥有更多的“可读之书”。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受益者,“共享书架”让更多图书进入公众视线,让更多读者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满足。
读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够连通过去、观照现在,也能够发现和创造未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让阅读更加“触手可及”,让可以借阅的图书更加丰富多彩,“共享书架”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