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体教融合助推青少年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近日,记者从州教育局获悉,我州“体育+N”体教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助推青少年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
体育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直以来,我州深入开展“体育+人才培养”,育强体教融合人才。加强体育师资和教练队伍建设,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常态化举办教练员培训班,近年来组织全州2084名专职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练员培训。
运、传、突、射……近期,在凯里市第四小学足球场上,时常传来口哨声、口令声,这是该校青少年足球小将们正在进行紧张地训练,为马上举办的第七届校园足球联赛做准备。
我州鼓励和支持州内名校根据学校特点和发展需要,承办州级体育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特长,形成学校特色,实施州队校办,由州、县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教练员选聘,运动员选拔和日常训练参赛,近三年注册优秀青年后备运动员2200余名,每年近1000名艺体特长生进入普通高中,通过体育单招考上高校的青少年学生1532人。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体育+体质健康”,夯实体教融合基础。我州各地中小学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定期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定期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据统计,2023年省教育厅体质健康复核显示,我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4.61%、优良率为25.16%,两项均列全省第二。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宣传,做好视力筛查预警、干预等工作,确保全州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比前一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目标,2023总体近视率为40.13%,较2022年降低0.67个百分点。
“体育+学校常规”,丰富体教融合形式。我州各地中小学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将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民族体育、民间武术、时尚跑操等体育项目融入大课间。
例如,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小学“大课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30分》栏目播出。该校将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纳入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深化体教融合,常态化开展校园体育社团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增加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和在体育学科的学习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基地建设”,树强体教融合品牌。我州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完成2021-2025第一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认定工作,拟认定榕江体育训练中心、凯里市第八小学等11个单位19个项目为州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积极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建成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州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所,传统项目涵盖田径、篮球、体操、龙舟、独竹漂等项目。
“体育+场馆开放”,厚植体教融合氛围。我州加强校外公共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力度,目前全州建有州级“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各1个、县级公共体育场8个、县级公共体育馆8个、生态体育公园12个,此外还建有乡镇农体工程178个、村级农体工程2134个和社会足球场74块,部分体育场馆已全部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尤其是社会足球场,全州有25块社会足球场与学校共建共用。
“体育+赛事活动”,扩大体教融合成果。以开展2023年黔东南州百万师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学生每天2个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启动“校BA”和“校超”(学校联赛),带动全州校、县、州三级共计开展各类体育活动1147场,共计517120人次参加。
我州成功举办2023年全州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暨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和第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暨2023年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共有1600余人参加。选派630余名运动员参加省锦标赛篮球、足球、田径、体操、跆拳道等18个项目的比赛,获得49金58银66铜,共计173枚奖牌的优异成绩。
我州“体育+N”体教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既能充分发挥体育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国人精神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又能助推我州青少年体育运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