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榕:专注水稻种植 为农业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赵祥榕是麻江县政协委员,也是麻江县一位长期在农业产业战线上的领军人物。近年来,他专注于水稻种植,为麻江农业产业发展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2015年,在江苏闯荡多年的赵祥榕看到沿海城市优质稻米售价高、销路好,而村里的良田却荒着。利用“中国锌硒米之乡”的优势,他回乡流转土地种起了水稻。在南京农业大学和贵州省农科院等院校专家的帮扶和指导下,专注于水稻种植的赵祥榕在经历多次失败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经验,稻谷产量逐年提升。
赵祥榕在指导村民插秧
2018年,麻江发生特大洪水,沿河梯田里他种植的水稻秧苗全部被淹。得益于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教授的帮助,给予排水、补肥技术指导,那一年赵祥榕创造了平均亩产666.1公斤的高产纪录。
2023年10月,经过五年的探索,赵祥榕种植的400余亩“宁香粳9号”迎来了丰收,经县级验收组的测产验收,折成标准稻谷产量亩产为747.85公斤,赵祥榕的水稻产量又有了新的突破。如今他已成为本地颇有名气的水稻种植大户,产品销售南京、贵阳、都匀等城市。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在水稻种植上小有成就的赵祥榕积极向乡亲们传授优质水稻种植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其中,让百姓日子好起来,钱袋子鼓起来。
作为科技兴农的“生力军”“新农人”,有知识、有技术、有情怀,为传统农业注入全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生力军。“种田是门技术活,科学种田窍门多。种植技术有保障,丰收就会有希望。”赵祥榕深知科技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便利。
赵祥榕在查看水稻长势
“现在我们种粮食从育苗到秧苗移栽,全部都是用机械,到后期的机械收割、烘烤到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耕地有耕地机,打药有无人机,我们学会利用科技种地,轻松多了。”赵祥榕说。
农业产业一头连着市民的“米袋子”,一头牵着农民增收的“牛鼻子”,既是绿色事业,也是民生产业。赵祥榕坦言,多年来,能为之奋斗,略尽绵力,深感使命光荣。
忠于初心,不止于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赵祥榕在麻江这片沃土上精耕细作,为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将一如既往,发挥专技专长,不断创新思维,围绕中心工作,瞄准产业需求,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持续为麻江农业产业创新、提质增效,作出新的贡献。”赵祥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