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底色 以技艺添光彩——凯里民族文创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2024-02-28 记者 黎北平 王书燕 雷刚

近年来,凯里市持续加大对民族文化和非遗产品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以“五化”为抓手,聚焦民族文化创意链条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和本地企业服务工作,推动非遗文创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黔东南仰优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坐落于黔东南高新区,从事民族工艺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新年伊始,记者来到该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围巾等系列文创产品的加工和分装打包,这些产品将在半个月后漂洋过海到达海外市场。

据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公司专注文化挖掘和品牌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与东部等发达地区品牌运营公司进行品牌联名,打造了“初色东方”等品牌,借助各类自媒体及直播平台,开辟了线上线下业务渠道,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设计。2023年仅“围巾”一个单品销售额就超过50余万元,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2024年我们会更大的将所有的核心投入到我们文化品牌的建设当中,深度做好区域品牌的升级、裂变,把设计做好,把故事讲好,把品质做好。”该公司负责人靳秀丽说。

凯里小十字的银饰城是凯里银饰产品加工和交易的重要场所,这里汇集了许多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非遗传承人和银饰技艺工匠。近日,在这里记者看到,来往人群络绎不绝,银饰加工的敲打声和售卖声相互交织,一片繁忙景象。一件件银饰产品在谈吐间完成交易。

“全部是现场交易,主要卖给我们这边的少数民族苗族,产品要更丰富一点,它才能卖得多,产品太单一的话,没有多少人来买。”银饰店店主金朝斌说道。

凯里市通过不断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树立文化品牌,结合“桥头堡”等文件精神加大招商引资,推动资源引进来与文化产品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全市民族文创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形成一批以凯里市鑫田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行业主体,和以凯里“绣里淘”非遗集市为主的民族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其中黔东南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有限公司苗绣产品更是多次走出国门,2023年销售额超900多万元。

“我觉得苗绣它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种文化,非常的博大精深,所以我对苗绣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黔东南州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永明说。

此外,为更好推动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更进一步,凯里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培训一批产业人才,加大对民族文创行业指导与规范,成立了凯里市银饰刺绣文化创意招商及服务工作组等,并通过多方调研后总结出“五化”工作模式。

“‘五化’就是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囊括了我们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要素,从‘五化’工作法提出以后,我们专班,包括我们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其开展工作。截至到2023年11月份,凯里市一共有民族工艺品企业908家。2023年,全市的民族工艺品企业的生产总值达到了4460万元。”凯里市银饰刺绣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及服务工作组办公室负责人刘睿说道。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