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春游龙头山

发布时间: 2022-04-19   作者: 赵华甫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六百多年前,真假难辨、扑朔迷离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疑似在黔中大地的一座山中留下些许蛛丝马迹……

  这座山名为龙头山,距麻江县城约11公里,属凯里市管辖,位于该市碧波镇大堡村大足寨和打磨寨后面,海拔1096米。远远望去,龙头山拔地而起,耸入云端。其山正面看去呈龙头状,有龙口、龙鼻、龙眼、龙角,山在云雾中时,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据地方文献资料记载,明初时,便有僧人在龙头山上修建飞云寺,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都还有僧人在山上修行。相传明朝永乐帝朱棣到过龙头山,镌有摩崖石刻——“云行仙梦杳(渺),花谢鸟声幽(哀)。”疑似永乐帝朱棣追寻建文帝朱允炆下落至此,朱棣怀疑朱允炆在此处匿藏(出家),便写下这几个字,警告他不要再有做皇帝的梦了。又传清乾隆皇帝至此,题字“月前逢西子,花下遇神仙。”从此寺庙香火不断。可惜在某一年新春上九日中殿毁于火,次年下殿被雷击坍塌。现在,龙头山上只剩下残垣断壁和一些破碎的瓦砾,飞云寺遗址上树木丛生、荒草萋萋。

  我虽是土生土长的麻江人,也曾先后在麻江文史资料和吴琪拉达先生的《被人遗忘的龙头山》、辛源先生的《初谒龙头山》文章里了解过龙头山,但我未曾游览过龙头山。今年我趁清明节假期,驱车前往龙头山。那天下午,我从麻江县城驱车出发,经碧波,走干溪高寨,过相塘寨子,抵达龙头山下。顺着山上伐木开挖的土路依山而上,在当地人的热心指点下,循着古人的足迹,沿着依稀可见的石阶小径,我终于来到龙头山山顶。

  我在山顶上的残垣断壁上四处走走,缓解一下一路攀爬上来的劳累,同时心里想着,这么险峻的高山,这么陡峭的山路,明朝永乐帝朱棣怎么会到这里来呢?后来的清朝乾隆皇帝也不会来吧?是不是古时的文人臆想的?

  但是,我静下心来,想着六百多年前,明朝永乐帝朱棣“靖难之役”的那段尘封的历史,我相信明朝永乐帝朱棣是到过龙头山的,我还相信建文帝朱允炆也曾在这驻足藏身过。

  六百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垂垂老矣,此时太子朱标已死,他为新立太子一事左右为难。皇子朱棣战功卓著、才智过人,封为燕王。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朱元璋病重,遂召集群臣于病榻前,就欲立燕王朱棣为帝之意问群臣,学士刘三吾当即反对:“皇孙年富,且系嫡出,孙承嫡统,是古今的通礼。若立燕王,将置秦王、晋王于何地?弟不可先兄,臣意谓不如立皇孙。”这样,皇孙朱允炆成了皇位继承人。次年,朱元璋驾崩,临终前立遗嘱,希望大臣们尽心尽力辅佐朱允炆,各地诸王驻守原地,不得赴京奔丧。几天后,朱允炆继位,改元为建文。建文帝朱允炆知道各地藩王实力强大,借太祖遗诏,禁止各位王叔入京。这时燕王朱棣已经来到淮安,接到命令,只能调头回北京,从此心生怨恨。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各位王叔不把他这个侄子放在眼里,燕王朝见,立而不拜,朱允炆十分恼火。于是借故削藩,贬周王为民,治代王、岷王、湘王、齐王罪,派人控制燕王兵权,监督燕王行动,最后发兵逮捕燕王。此事被早有准备的燕王识破,派去的人全部被燕王擒杀。于是燕王以清君侧之名,正式开始了“靖难之役”。

  历时四年,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兵临南京城下,守卫京城的大将李景隆开门投降,此时后宫燃起大火,从此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正史记载,建文帝朱允炆在宫中自焚而死。燕王朱棣进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事后其命太监在余烬中反复搜捡,在一片灰烬中找到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有人说这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于是朱棣令人以皇帝的礼仪将其埋葬。而民间盛传,建文帝朱允炆欲纵身火海时,被人劝阻,从密道出逃。出逃时他想起太祖皇帝病重时给他的一个密封的小匣子,叫他万不得已不得开启,现已到危难之时,便打开匣子,原来是一份和尚度牒,于是削发为僧,从地道中逃出。从此浪迹天涯,足迹遍及江苏、浙江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西南边陲。

  贵州是山的国度,八十八个县,名山胜境多得不胜枚举,为何偏偏在龙头山上建寺?

  这时,我站在龙头山顶向远处眺望,龙头山的左侧,自南向北,正是广西通往贵州的黔桂古道。右侧大约五公里,就是湘黔古道,自东向西是古时京城通往云南的必经之路。两条古道在龙头山十公里之外的甘巴哨汇合,形成东往湖南至京城、西达云南、南下至广西的交叉路口。无论是去云南,还是去广西,必然从龙头山前面经过。这样一看,一切就释然了。

  明王朝开发贵州最大的动作就是置屯堡、设卫所和设置贵州行省。明朝洪武年初,为扫除元朝残余势力,巩固云南,明王朝在贵州境内,特别是通往云南的古道沿线,置屯堡、设卫所,整治驿道,增设驿站。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二月,朱棣决定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省。

  龙头山就坐落在通往云南的古道边,如果当年落魄的建文帝朱允炆足迹真的遍及贵州、云南、广西等地,那么他必然经过龙头山不远处的湘黔古道和黔桂古道,也就与龙头山不期而遇。在古道上远观,其山如龙头状。再说龙头山山高水高,山顶上还有一眼泉水,能供僧人和香客饮用,于是他决定在龙头山停留,修建飞云寺,从此藏身山野,远离纷争。

  再说燕王朱棣进宫当了皇帝后,因建文帝朱允炆的踪迹不明,这始终是他的心病。他害怕建文帝朱允炆没有死,会召集人马来讨伐他,于是他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的同时,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又令大臣胡瀅以寻找张三丰为由,在全国各地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在贵州很多地方,比如在离龙头山不远的福泉市,就有很多关于张三丰的传说。还有人说,后来的徐霞客四处游玩,也是在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郑和七下西洋,胡瀅寻访几十年,有可能探听到建文帝朱允炆的蛛丝马迹。后来的《徐霞客游记》也有对建文帝朱允炆曾在贵州驻足的描述。于是胡瀅回到朝廷,向永乐帝朱棣报告了朱允炆可能藏匿于龙头山的情况,永乐帝朱棣遂来到龙头山。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在最初的三十多年逃亡生涯中,为躲避朝廷追捕,行踪不定。也许永乐帝朱棣从京城千里迢迢来到龙头山时,他早已离开龙头山,不知去向。永乐帝朱棣扑了个空,于是留下摩崖石刻——“云行仙梦杳(渺),花谢鸟声幽(哀)。”从这两行字的意思来看,无疑是在警告建文帝朱允炆,不要再有做皇帝的梦了。题毕,永乐帝朱棣扬长而去。

  至于建文帝朱允炆,在西南边陲云游几十年,亲眼看到他的对手永乐帝朱棣大力发展贵州,设置行省,人民安居乐业,各族人民歌舞升平,他那颗坐拥天下的帝王之心,早已伴随着青灯古佛在时光的流逝中、在疲于奔命的路途中消磨殆尽。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不信,贵州这么偏远的地方,怎么会有皇帝的足迹?你可以认为这只是我的个人臆想,完全可以不信。但在龙头山下不远的又诗村,据史料记载,因永乐帝朱棣到此游览,曾以“永乐”为名。至于距龙头山不远的那条湘黔古道和黔桂古道,那可是真实的存在。徐霞客从那条黔桂古道走过,近代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云南赴任云贵总督时,同样从那条湘黔古道走过。民国时期,龙头山下大足寨的东家人(1996年被认定为畲族)红军王志才,也是从那条湘黔古道走去参加红军的……

  至于清朝的乾隆皇帝到过龙头山还为龙头山题字,亦不是不可能。据传,飞云寺中的和尚有部分是历代官吏因罪被贬谪出家的,乾隆皇帝题字:“月前逢仙子,花下遇神仙。”不能说与因罪流放到此的官吏无关。

  臆想也罢,真实也好,若是龙头山真的有皇帝到过,那也算是黔境名山了。

  时光飞逝,如今的龙头山早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我站在高高的龙头山上眺望,只见山下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像腰带一样从半山腰绕过,天堑变通途。如今,龙头山周边已开辟成蓝莓园,人们靠山吃山,种植果树、养殖蜜蜂,正走向产业致富之路。龙头山下的人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