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寨县卡拉村,有一道蜡染风景,依村傍田,无声矗立,这就是名为“蓝锦染艺”的蜡染工坊。它的存在,为卡拉村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寻访到此的人们打开了领略“神秘”的又一扇窗。去过蜡染工坊的人都知道,“蓝锦染艺”的创始人张义苹是一位“90后”的小姐姐。
张义苹不仅是丹寨县苗族蜡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曾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多年来,张义苹凭借这项古老技艺带动众多的家乡姐妹创造了财富。
一把蜡刀、一缸染水、数件衣服,经过描摹、画蜡、染色、脱蜡这一系列操作,一幅幅具有苗族特色的图案就跃然于衣服之上。
“我生长在蜡染之家,从小就接触蜡染技艺,八九岁时就跟自己的母亲学习蜡染技艺,所以长大之后,我们跟一群妈妈成立了一家蜡染合作社。”张义苹告诉记者。
2011年毕业以后,张义苹前往杭州务工,2014年回村加入蜡染合作社,用自幼学习的蜡染技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创作的蜡染图案丰富多样,有古老民族图案,也有潮流创新图案,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新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机械生产给传统蜡染技艺带来了不小冲击,如何让大家沉下心来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成了摆在张义苹眼前的又一大难题。
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张义苹成立了贵州蓝锦染艺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村妇女”的模式,直接带动了当地妇女增收。
丹寨县扬武镇排莫村村民杨发珍说:“我们在这里干活可以靠自己的手艺来增加收入,然后也方便照顾小朋友,又可以回家看望老人,在这一个月工资有2000-3000元左右。”
在谈到“蓝锦染艺”蜡染与其他蜡染有何不同时,张义苹说:“其实技艺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对产品的设计思路不同、做法不同,我们往往会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审美喜好来做出我们的产品。”
张义苹作为非遗传承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创作了上万件蜡染作品,深受游客的喜爱,让古老而质朴的“蓝色图腾”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就业,让大家能够增加收入,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蜡染文化,然后把我们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不让它失传。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来体验我们的蜡染,来了解非遗文化,让蜡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张义苹告诉记者。
“蓝锦染艺”,染出新生活。延续指尖技艺,传承手工非遗,蜡染是张义苹会用一辈子坚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