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湾水镇 (通讯员 武贵荣 摄)
尹家桥 (通讯员 周启相 摄)
在湾水镇东面翁凼寨脚的加乐河末段,有座古老的石拱桥,雄伟壮观。昔时,是通往湾水、旁海、重安等地的关键通道。该桥是清代时地午大普监生尹占鳌出资所建,而且还流传着神奇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清朝时期,地午尹家是大堡寨最富裕的人家。但尹家少爷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已快50岁了,身边只有四个女儿,很希望妻子生个儿子。
在一个盛夏的下午,尹少爷到附近水寨河钓鱼,他边洗澡边耐心地守候鱼竿,直到傍晚都未钓到一条鱼。当他叹气准备收竿回家时,突然鱼竿被拉倒,他急忙提竿,觉得很沉重,且鱼线左右摇摆,知道是条大鱼,慢慢地收线,约一袋烟的工夫,才把大鱼拉上岸,见是一条甲鱼(当地人叫团鱼,又叫大鳌)。他兴奋地提着甲鱼回家一称,足有8斤重。因为地午是偏僻山区,人们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团鱼,大家奔走相告,纷纷前来观看。有的好友说:“尹少爷,甲鱼很好吃,营养又丰富,杀了煮吃吧,我们买酒买鞭炮来庆贺,大家美餐一顿好吗?”
尹少爷答道:“如此大的甲鱼,我舍不得吃掉,养着观赏吧。不过,既然你们来到我家,不用你们破费,今晚杀鸡招待你们好了!”乡亲们也没有推辞,就在尹少爷家用膳。大家酒足饭饱后,都各自回家就寝,尹少爷也感到很疲惫,就卸装睡觉了。深夜入梦时,那只甲鱼站在他的面前求他说:“尹少爷,只要你把我放生了,保你家夫人明年生个胖儿子。”
次日清晨醒来,他把昨晚做的梦告知夫人。夫人很高兴地说:那我们快把它放生吧!”尹少爷旋即起来,洗漱后,拿点香纸,抱着甲鱼前往水寨河原处放生。那甲鱼浮出水面向尹少爷点了三次头后,才往深潭中游去。
数月后,他的夫人怀上了。次年夏天,生了个胖儿子,且与那只放生的甲鱼一样八斤重,故起乳名“八斤”。附近的村寨知道尹少爷家得子后,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祝贺。孩子满月那天,尹少爷请了几十桌客。众人都说,这孩子是神龟送的,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啊!
这天,恰好有个头绾发髻、身背宝剑的道士云游到大堡,因天气热,他就在寨边的大树下歇凉。尹少爷深知,红喜遇道士是件好事,立即差人把老道请进家,开席时把老道安排坐上位。酒过三巡,尹老爷向老道讲述孙子降生的实情后,并请他给孙子取学名。道士捋了捋胡须,稍稍默思后便说:“就叫‘尹占鳌’吧!并封赠说,将来这孩子读书一定金榜题名,头戴鼎子,独占鳌头。”尹家非常感谢道士给孩子封赏赐名,轮流为老道敬酒夹菜。翌日,道士走时,尹少爷还送他不少盘缠钱。
尹占鳌从小天资聪颖,五岁开始读书启蒙,到十来岁时,只要先生教一两遍,就能把“三字经”“百家姓”“贤文”“诗经”“大学”等都背诵下来。不久乡试夺头名,府试获前五名,后考取京都监生(明清时期在国子监最高学府读书的人)。尹占鳌在京都国子监学校毕业后,回到地方做过官员。
传说归传说。尹占鳌深深感怀故土养育之情,中晚年一直乐于捐建家乡。其在家乡捐建99座桥的故事,更是在凯里地区世代传为佳话。
大约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尹占鳌决定出巨资在加乐河末段修桥,并从各地招来民工、石匠及熟练的架桥师傅。当地没有架桥石料,就到干井坡开山取石,用马驮到河边,还从岩寨、洪溪、平东等地购买石料,用船运至修桥处。在挖桥基时,因沙石深厚,挖不到底,就用松木垫基坑(现只要潜水仍摸到木头)。经过年复一年的修建,约在光绪九年(1883年),尹家桥顺利竣工。
尹家在桥完工庆典的那几天搭台唱戏,举办吹笙耍龙等活动,十里八村的农民和黄平、清平两县的官员都来庆祝,但尹家只收官府的礼物,贫民送的礼物一律拒收。
尹家桥为三拱跨度,全长50余米(含引桥在内),宽6.65米,高7.6米。上世纪80年代未通公路前,是湾水、旁海、重安等地的主要通道。1970年至1972年修湘黔铁路时,从加乐火车站用载重汽车运钢材、水泥等物资到黄平县的满溪、岩英、宝老山等地,都经尹家桥上过。2012年至2014年,市政府修建湾水至旁海公路时,在尹家桥下方约100米处,新修一座钢混结构拱桥,是现今的主要通道。
尹占鳌在他一生中,先后在清平县(现凯里市)、台江县、黄平县等地共修桥99座,其中在凯里城内有2座。尹占鳌修桥补路和所做的善事不胜枚举,被后世推为乡贤典范。
《贵州通志·人物志》(2001年版)记载:尹占鳌,清平人。捐修翁荡河石桥,寻被水冲塌,誓重成之。每年除日用外,馀供桥费,计银不下八千两,书院及报名试卷各田,捐银贰千两。其平日利济事亦多。邑令谭上其事,奉臬宪李匾旌“乐善不倦”。
湾水的尹家桥虽然经历130多年的风雨沧桑,遭到无数次洪水冲击,加乐河所有桥梁、拦河坝多次被冲毁,但仍岿然挺拔,是凯里境内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古老石拱桥。加之尹家桥横跨的加乐河,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水质极佳,两岸的悬崖峭壁和连片的农家梯田,是旅游观光的好处去。尹家桥现已列为州、市级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