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平城郊东北有一处叫花坡的地方,乍一听还以为这里可能是一个漫山遍野生长有很多野花的山坡,其实这里青山如黛、林木葱茏,犹如县城的一道绿色屏障,并已成为日新月异的城市新区,是一个有着传奇历史故事和播种绿色的山地。
花坡是城郊的一个寨名,也是城郊东北一带地域的统称,在黎平县城无人不知晓。
花坡是黎平至靖州古驿道的必经之地,据说它是因为有花娘坟而得名,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据《黎平府志》记载,相传花坡有座荒墓名曰花娘坟,明万历年间有一个送信的差使行至此已是夜晚,见道旁有户人家亮着灯,便上前敲门借宿,见屋内只有一个美貌的女子,并同意收留他住宿,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卧在一座荒墓旁,随身护送的公文已丢失,于是立即报告黎平官府,官府派人掘开荒墓,得公文于棺材侧。编者认为这其实是所谓的“玉鱼金碗”(比喻先朝遗事),古代曾有这种神话传说故事。但花月之妖,必须是相互感应才引起的;艳冶之鬼,并非没有自己的缘故而产生。开始此处的俗事是很清新平静的,也没有花娘什么的说法,但因这位差使受到迷惑生事,并掘别人坟墓,这种荒诞之事不可信啊。这个传说故事与《聊斋志异》中的情节相似,使花坡充满了很多神秘色彩。
花坡地处黎平县城东北大门,为云贵高原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夹杂着喀斯特地貌,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村寨沿古道拓落,不仅为要道要地,也是古时千里迢迢来戍守黎平屯兵移民向东方回望家乡第一眼望到的地方,寄托着无限的思念,这里有不少的名胜古迹。
花坡一带有个地方叫十万坪,地势平坦开阔,据说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五开洞(黎平)侗族农民吴勉率众举行大规模起义,自称“铲平王”,义军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众,黎平的十二处长官司一齐响应之,席卷“八洞”,占据了黔、湘、桂毗连的广大地区,震撼朝廷。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六子楚王朱祯挂帅,亲率护卫兵六千五百人,信国公汤和为征虏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副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进行征剿。明军由湖南靖州前往黎平步步为营,分屯立栅,到黎平城郊的花坡一带驻扎下来,派兵降服当地长官司,并分兵到诸洞与侗民杂耕,逐步瓦解吴勉农民起义军队伍,最后以计诱擒吴勉及其儿子吴禄,平席了这场声势浩大的黎平侗族农民起义。因为曾驻扎过明朝大军,就有十万坪这个地名保留至今。
明万历九年(1581),驻守五开卫的明军发动兵变,军士胡国瑞等驱逐守备,逼死职官,叛乱占领卫城,隆里、铜鼓、靖州等地苗侗群众纷纷起来响应叛军,震惊朝廷,史称“五开兵变”。明廷令湖广巡抚陈省即派抗倭名将、时任靖(州)五(开)参将的邓子龙领兵4000人前往镇压叛军。邓子龙率兵分两路围攻,一举攻下卫城,捉拿叛军贼首正法,清除余党,重整军纪,平定兵变。之后邓子龙留守五开卫,屯兵垦田,弹压苗侗疆域。第三年,邓子龙路经花坡看到一处巨石排列如门扇,甚为奇秀,挥笔书下“石门”两个大字,并镌刻于石上,“石门”摩崖石刻吸引很多游人前来观探。
花坡一带自古以来都被黎平城里的人视为风水宝地,古冢众多。其中黎平城出的最大官员、南明兵部尚书、“湘中王”何腾蛟的父母何东风与廖氏就合葬于此。何东凤,字警谷,号鸣宇,是明万历年黎平贡生,曾任浙江衢州府西安县训、云南楚雄府新州学正,告归黎平后,捐资创办“西崖精舍”,广施教泽,著有《黎平地舆志》十二卷、《太和记》四卷。传说何腾蛟为井里神鱼所化生,所以他的故居旁有口“神鱼井”。何腾蛟是在他父亲的教诲和影响下,成为南明重巨和抗清民族英雄。何东风辞世后明廷诰封为“文林郞”,明末山西汾阳进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经筵讲官朱之俊与介休进士、太常寺卿前兵科都给事中董承业为其合撰书墓志铭。合葬墓碑上书有“何东风号鸣宇、廖氏墓”,右书:“翰林院侍读学士雷跃龙题”。墓为圆形,石灰石裙,平面直径5.8米,高1.6米,周围用石灰石筑围墙,高1.7米,厚1.6米,左、右两边各立有华表一根,为八面形,雄伟壮观,吸引不少人来拜谒。
花坡一带有座古石拱桥叫长安桥,因距黎平城约五里远,也称五里桥,它是黎靖古驿道的重要通道。此桥修建于明成化年间,由五开卫都指挥庄荣建造。康熙年间,五开卫守备胡伟烈重修。桥高两丈,长六七丈,用石垛镶砌而成。桥下溪涧深暗水流,两岸石壁突兀陡峭,地势十分险要,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长征在此与黔军展开了激烈的入黔第一战,击溃黔军后攻占入黔的第一城——黎平,得到了湘江血战后的休整和补给,开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印证了毛泽东避开强敌、转兵入黔的正确军事战略主张,这里成了著名的红色战斗遗址。
建国后,为依托黎平盛产优质杉木的优势发展林业,1954年至1956年由省林野调查队(省林勘院前身)进行测设规划,于1957年7月在此建起林场,原名为贵州省黎平林场,属省管辖,以营造杉松用材林为主,1963年改属州管,1966年后下放由县管,因场部建在花坡,故取名为花坡国营林场,林场先后造林达7万多亩。1958年从全县抽调青年民兵5000多人,组建造林民兵团、营、连、排、班、组,上山安营扎寨,大战两个月,完成造林任务4万亩。次年春,县团委又发起号召动员全县共青团员和青年1000余人,历时一个月,完成造林任务5000多亩。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县的龙头森工企业,现有职工120多人,林场的业务主要有经营造林、绿化设计施工、木竹制品、苗木花卉、中药材购销、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建成了“生态美、产业兴”的新型国有林场,是黎平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花坡一带,已与黎平城市建设扩容相连,山上林场采取杉松竹杂林种、采良性循环经营,并兼营多种林下经济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山下侗乡米业、酒业、茶油、建材等新型工业厂场应运而生,城市主次干道延伸连接成四通八达,一栋栋商住楼与市民“小洋楼”拔地而起,移民新区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随迁而建,成了漂亮的新兴城区。
花坡是一个充满绿色和神秘色彩的地方,它与具有600多年历史设卫建府的历史文化名城黎平守望相依,它是黎平人望得见山水的“绿色家园”,也是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