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节的第二天,回到家乡黎平,应茅贡镇樟洞村干的邀请,我们到这个被称为侗乡“世外桃园”的侗族村寨故地重游,欣赏美丽乡村的景致,分享农耕劳动收获的果实,与旧友相聚重逢,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日。
当天下午二点过钟,我们由黎平县城出发,久雨初晴,阳光明媚,山花烂漫,车子穿行在青山绿水映衬的公路上,一会儿驶过鼓楼矗立的侗寨,一会儿驶过阡陌纵横的田园,一会儿驶过崎岖盘旋的山路,仿佛行游在春夏之交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中。车子一进入茅贡镇境内,看到窗外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村村寨寨,我感到格外兴奋和亲切,因为十多年前我曾在这里当时的乡党委工作过近七年时间,这里留下我青春的足迹,所以是故地重游走访。一过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便到达了樟洞村。
樟洞村位于茅贡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是清水江支流乌下江的发源地之一。海拔740米,森林覆盖率达70%,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森林茂密,水质清爽。村子分成五个自然寨分居在河谷两岸,发源该村境内的乌下江支流樟洞河蜿蜒穿过几个寨子,寨与寨之间田园交错相连,两面青山苍翠,一溪碧水潺潺,鼓楼、花桥、戏台等侗族标志性建筑镶嵌在村寨中,构成一方宁静祥和的绿色家园。因以前此地生长有香樟树较多,因而取名为“樟洞”。全村共有210余户1100多人,以侗族为主,有19个姓氏的人和谐共居。因该村生态植被好,原始森林茂盛,解放前曾有下游清水江边锦屏一位姓范的木商到这里购买青山,所以樟洞河源头处的山至今一直名叫“范家山”。山上物种丰富,林木苍翠,遮天蔽日,跌水飞瀑,鸟语花香,素有侗乡“绿色宝库”之称,是休闲避暑的胜地。
据《黎平县志》记载,元代已有樟洞的建置,明代隶属漕滴洞长官司,清代直属黎平经历司,民国时属孟彦区,建国后划属茅贡区茅贡乡(后乡改镇)至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侗族村寨。该村不仅生态环境优美,而且一直保留着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生活习惯,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日常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人畜分居养,生活用品堆放整齐,各家房屋的建筑风格都很讲究,既有侗族传统符号,又有现代时尚元素,窗明几净,地板平时都拖得一尘不染,进门时还要脱鞋,夏秋几乎没有蚊虫叮咬,这里曾有百岁侗族老奶奶能拿着扫帚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飞针走线纳鞋垫,是远近闻名的卫生村寨,也是侗族和谐长寿之村。
记得在茅贡工作时初到樟洞村,进村的公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下雨天开越野车进去上坡经常要下来推车前行,满身泥水,乡里有位县机关调来的干部,头一次跟我去就被颠簸呕吐怕了,群众出进只有步行,于是乡里研究多方筹资对进村公路常年进行维修养护确保通车,不久村里有人购买了客车每天来回跑县城,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村里跨河连接两岸通行的花桥及河堤被山洪冲毁,乡里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了水泥平板桥,并在上面重新盖起一座漂亮的花桥,同时还加固了防洪堤,恢复水打沙压的农田。村里没有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与外面的世界“失联”,乡里专门邀请县移动公司的领导到村里现场踏勘踩点建移动基站,解决了村里的通讯盲点问题。村里的鼓楼、戏台等公共设施年久失修,通风漏雨,乡里补助资金发动群众投工献料修葺一新……我们力所能及为樟洞村办的实事,触景生情又涌现在脑海里。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樟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村入寨全部修通了水泥公路,村寨巷道全部水泥硬化,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村委会的办公楼盖起了二层砖房,服务群众的功能基本健全。村“两委”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建起全县首个鲟鱼养殖基地,成立兴樟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9年全村实现脱贫摘帽,撕下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日新月异,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被命名为州、县的“文明村寨”、“卫生村寨”、“生态村”。
当天我们应邀来到村委会主任石世宏家过节做客,还有贵阳、黎平县城来的他的朋友,下车来到石世宏家,正在帮厨做饭菜的村支书石运昌看到我,热情地和我握手并诙谐地说:“今天真是有贵客来樟洞过节呀,省、州、县都有客人代表,特别十多年前的乡领导来故地重游,我们感到蓬荜生辉哟!”两位村干与我都是老朋友了,我在茅贡工作时他俩就开始任村干,后来又断断续续任到现在,是村里的青年致富带头人。与主人家见面后,我便趁机到村寨与田坝察看村貌和农情,在屋檐下晒太阳与在田间劳作的村民看到我都热情地打招呼,让我感受到最美好的相遇是久别重逢。陶渊明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这不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的缩影吗?
夕阳西下,日暮晚炊,石世宏家门口的晒坝摆起了两大圆桌丰盛的菜肴,有白切鸭、烧鱼、腌鱼、烤猪杂等侗家的特色美味,特别是就地取材制的烧鱼,是将现捉的稻田鲤鱼烧熟放进配有辣椒、生姜、大蒜、花椒等佐料的蘸水,再拌上水芹菜、蚂蚁菜、韭菜、折耳叶等野菜,香嫩鲜美,别有风味。因该村水质好,稻田养鱼鲜肥肉嫩,而且长年气候偏冷凉,适宜野菜生长,做这道菜有上等食材,所以独有佳味,是这里招待宾客的拿手菜。石世宏还邀请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村民来陪我们吃晚饭,他拿出自家酿的糯米酒,大家开怀畅饮,同桌叙旧,分享劳动收获的快乐,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
今年“五一”小长假的这次故地重游,其实对我来说是一次进乡村、察民情、看发展的党性教育,也是一次快乐、休闲、难忘的乡村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