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座隐藏在苗岭山脉大山深处的古老文明苗寨,叫奉党。史书称为“鸡凤党”。“奉党”是苗语的谐音,“奉”意为头、首,“党”意为淹住、盖过。“奉党”其意引申为美丽富足宜居的苗寨,属剑河县久仰镇管辖,辖7个村民小组,分为奉党、必耶2个自然寨,总户数178户,724人,均为苗族。
初识奉党是在一本叫《乡土剑河》的书上,一篇标题叫“永恒的嫁妆”文章吸引了我的目光,讲的就是奉党的故事:清乾隆年间朝,一个苗名叫往包引的财主,为嫁女个人出资修了一条连接奉党到东库的青石板路,方便了奉党与东库村的来往,成为千古美谈。于是奉党在我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去奉党,我心中期盼已久,却没有适合的时机与它相见。也许与一个人或一座村庄的相识需要缘分。去年11月,剑河县作家协会组织去奉党采风活动,由于自己有事没有成行,错失与奉党相见的良机。转眼时间就迈到了2021年,学校放寒假后,忙碌的日子终于闲了下来。2月6日,久未露脸的太阳露出灿烂的笑容,于是决定去奉党走走。中午,一人一车一相机,从剑河县城出发,踏上了去奉党的路。说实话,这次去奉党,不是去看那条作为嫁妆的石板路,而是去探访奉党古墓。谁能想到,在这偏远的深山之中,居然有几座与苗疆墓葬风格截然不同的独特古墓呢?古墓无疑给奉党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奉党古墓一经披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考古专家、猎奇者、旅游者的目光。据资料显示:1992年,奉党古墓被列为黔东南州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它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公路从一个叫中都的地方往上蜿蜒钻进大山,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山连着山。清新的空气中带着草木的清香,吸入肺腑,血液细胞也在欢腾。无论是什么季节,在山野中行走,似乎总能遇见不一样的美。过了摆伟村,再上去不久,拐过几个弯,古树掩映的奉党村就出现在我眼前:这是高山之巅的苗寨,分上寨和下寨,木房子一栋连一栋自然散落在两条山梁上,如一朵朵簇拥的蘑菇。
把车停在球场边,问一位正在球场上打篮球的学生,奉党古墓的在哪个位置?他热情跟我说:“这是奉党下寨,古墓在奉党上寨,你开车还要往上走,上面的那个寨子。”开车往上走不几分钟就到了上寨,寨中的路很狭窄,几乎找不到一处好停车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稍宽的地方,把车停好后,带着好奇的目光走向村中。在村中一处小卖部前,几个老人在悠闲自乐地打牌,我向他们问奉党古墓的位置,一位老人用手一指告诉我说就在下面房子边,沿这条路往下拐个弯就到了。我往下走,可是我还是没有看见古墓。在下面的路边遇到三位老人,于是向他们打探古墓的位置。一位老人热情极了,拉着我的手说先去屋吃点午饭,再带我去看古墓。我忙谢谢他,我说我吃午饭了。他说,那就去屋坐坐。我知道苗族人历来好客,再拒接就不礼貌了。我随老人来到他家,家里有一伙妇女在喝酒,见到我进来,要拉我入席喝酒。对于酒,我拒接了,因为我还要开车。他们不再勉强, 于是带我去看古墓。其实,古墓就在他家房子上边一点,只是墓门已毁,墓室里面是空的。墓上方是一家的房子,或者说,房子是以墓地为基脚。谁能想到会在坟墓上建房子呢?外人如果不认真看,已看不出是墓了。
第一座古墓在一户人家的房子旁边,从外形上看,坟墓长约4米,宽约4米,高约4米,占地约15平方米。不知什么原因,墓碑已毁,墓室里也是空空的,只剩下青石砌成的内仓。从墓穴的结构来看,墓室由双拱砌成,外拱由青石构筑,每块青石厚28厘米,长3.9米的条形大青石砌拱,每块石板至少重500公斤以上,而且是按照几何原理牢固地安装,一半埋进山体里面,一半露在外面。中拱为双层火砖,厚28厘米。从青石层至火砖层中间空1.3米,看现状为木炭层。火砖下为墓室,四面用石灰浆粉刷,墓底碎沙细砾石铺地。墓室高3.8米,宽3米,长3.5米,人可在其内自由行走。根据老人介绍,这墓原来墓碑盖顶上刻有乌纱帽子,墓门外面有青石封墙,围墙厚约90厘米,墓的外层全部用泥土覆盖。好像是1958年才被破毁。墓的主人叫你丢刚(苗名),具体生卒年月不详。据老人说你丢刚古墓后人传到2021年为第12代。根据墓主后代传人代数推测,按每代20年计算的话,墓主你丢刚大致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人。
在你丢刚墓下方,隔着一栋房子的距离,就是我们去探访的第二和第三座古墓。这两座古墓是并排平行,规模没有第一座古墓那么庞大。两座古墓葬平面呈长方形,正立面也是长方形,剖面呈拱形,由大青石和火砖砌成,墓葬大部分隐入山体。墓外面倒卧一块宽1.03米,高1.31米的无字石碑和高0.5米的碑帽。剖面矢高1.7米,直高0.4米,长2.65米。拱形有三分之二埋进山体里面,三分之一露在外面。全由火砖砌成拱门,拱形外跨度1.63米,砖拱厚0.18米,矢高0.67米,直高0.94米。内室长2.6米,宽1.7米,高1.97米。从右墓破碎的墓碑文“故慈母”中不难看出为女墓,据说是上方古墓主人你丢刚的妻妾。而右边墓前有一块完整的无字石碑俯在地上,但这块石碑没有文字,是空碑文。据老人介绍说右边的墓是空墓,并没有人葬在这里,据说这里有点背阴,阳光照射不到多少,墓主人生前不喜欢,所以后来没有葬在这里,因而没有碑文。
从奉党这些古墓葬看,奉党历史深处似乎隐藏着神秘的面纱。一般人都知道,建造这样豪华的墓,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想象可以知道,墓主人生前一定是一位富甲一方的人物。仅凭古墓上的青石板的搬运与建筑就是个费财费力的工程。据了解,奉党附近并没有青石板石材,最近也要从十里开外的夭那村搬运,那时没有马路,都是一些羊肠小道,是怎样把这些石材运进来的?墓葬的形式显然是借鉴了中原汉墓的建筑形式,而且刻有汉字碑文,而清朝时民族矛盾对立激烈的朝代,这些汉葬形式与汉文字是怎样进入对外族壁垒森严的苗家寨的?而墓主人你丢刚墓碑帽上还刻有乌纱帽,难道墓主你丢刚是一位朝廷官员?为什么其后代没有墓主人你丢刚的传闻,真是不得其解。但可以肯定,墓主人是位财力雄厚而且与汉文化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在村中采访,村民们却对古墓主人知之甚少,就连你丢刚后人,也只知道到他们这一代孙子辈是12代,至于先祖你丢刚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也说不清楚。在这偏远的奉党,山高、林深、坡陡、田少的地方,很难想象与财富相联系。但民间历史记载,奉党村历史上确实有过富甲一方的人物。在村中走访,村民们谈得最多的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叫包往引(苗名)的人,因会做生意,成为一方有名的财主。有些遗憾是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嫁去东库村,虽然两村隔溪相望,然而山林深密,路陡崖峭,荆棘丛生。为了方便女儿出嫁,也为了方便两村人的往来,请人从奉党至巫会溪,另辟一条新路,用青石板一级一级地铺到溪边,搭桥与东库交通相连。这条路成了女儿永恒的嫁妆,成为当地苗族人民的美谈。也许是谁为人民做事实,人民就记住谁吧!
在走访中,据寨上人们口头流传,奉党历史上曾经是苗族聚居的大寨,最大规模时发展到一千多户。后来由于人口众多,生产生活都变得十分困难,才召集族人进行分居。据说奉党附近的巫溜、夭那、东库、巫交、巫里、党开等村寨都是从这里分散开去,另立村寨的。如果传言属实,那么,奉党历史深处确实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村中转悠,不觉间,太阳已开始落山。和老人握手告别,老人热情邀我去家吃点饭再走,因为我还要赶往夭那村,所以我谢绝了老人的一片好意,说下一次一定到他家找他喝酒。老人告诉我他的汉名叫李秀文,下次来屋找他喝酒,我默默把老人的名字记在心底。行走苗疆,无数次被乡村人们真诚与热情所感动,这种真诚与热情如温暖而馨香的春风,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