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团美景
因要拍摄马号的疫情防控卡点,我们随村干部来到施秉县马号乡金钟村的一处路口,在工作人员的值守桌后,大约三百米处,一座刻有“巴团”二字的木寨门赫然而立,隐约透着一股子威严之气,我们就这样被这特别的寨名和气派的寨门给吸引住了。拍摄一结束,我们就顺道走进了村寨。
巴团寨,位于马号镇金钟村,由上寨、下寨(两个寨)和同木寨四寨组成,四个寨子环山而建,靠水而居,形成一个“圆”,像四面耸起的铜墙铁壁紧紧守护着山间这方田土。
从寨门直行,迎接我们的是几棵高大挺拔的柏树,它们就像这座村寨的南天门,长在进村者必经的路口,站在树下,面朝这方环山间的“圆”形良田,倒有种圆满之意,让四个寨子如同这山水一样相偎相依,缺一不可。无论是山腰还是田间,随处可见清澈的流水,把水草和石头变成了清澈透亮的一条琥珀,装点着整个寨子。
这个以苗族为主的村寨无处不在彰显它热情好客的一面,从寨腰那堵竹墙的“巴团欢迎你”五个大字,到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都给人以纯朴的美好。
灰白的寒冬,也有挺立的一片绿洲,屋舍聚集在那片至少拥有百年历史的柏树林间,牛从林下的大道悠悠走过,清水在沟壑里涤荡成鸭鹅的乐园,田间草垛,散落在田埂四周,风一吹,袅袅炊烟就复活了这片静谧的土。
关于“巴团”这个寨名的由来,我们从一位年近七旬的廖姓老人那里了解到,“巴团”为苗语“沙等”的音译,过去,巴团如世界新生伊始,没有名字,直到一位巴姓副团长来此居住,才冠以他的姓氏给这座村寨取名“巴团”。
现在,巴团的四个寨子都通了硬化路,但廖老介绍,就在我们蹲坐的这个大院坝子,在他年少的记忆中还是一片树林,给人以阴森恐怖之感,而以前的寨子房屋散落,都是青砖木板,眼前这些瓷砖楼栋是近十来年才开始出现,寨子里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也是近十来年才出现,这一切宛如村寨经历了一场冬天转春天的交替,所有的革新都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文化墙上,承载着龙舟的欢腾,展示着山河的壮美,勾勒着苗家服饰的精致。一堵堵白墙不再空空如也,它为这座村寨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既让本寨的人记住自己的文化,也向外来的人展示着他们的独特,比如此刻的我们,在一幅幅墙画中仿佛走进了这个村寨的更深处。
在这片富足的土上,鸡鸭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栋别墅”,小小的窝棚,或搭建在屋舍的院坝中,或搭建在水田中央,抑或是搭建在草垛下,那些不尽平整的水泥道上印花似的显出一朵朵梅花或是“丫”字形脚印,这是村寨动物们留下的欢快记忆。
大山如峰驼那样矗立在四周,从寨子右边环绕一圈,就像坐在观光车里把四个寨子观赏了一遍,水流如银铃般清脆入耳,风裹着那常青又坚韧的柏树林,灰蓝的空气中铺盖着一片片绿色的菜叶,加上枯枝下零星散落的小房屋,让人不免联想到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此刻,我的确是个流落异乡的人,为着工作,为着热爱的事业,我从一座城市抵达了另一座城市,用一颗同样可以感受到美好的心来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美好。
巴团之美,是这寥寥数语所道不详尽的,期待来年春天,这一定如绿洲包裹明珠,四面葱茏,水田碧玉,那时,期待再次能够来到这里感受巴团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