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铜鼓舞的传承地——掌坳苗寨

发布时间: 2020-06-01   作者: 张希才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image.png

  黔东南新闻网讯 走进素有“铜鼓之乡”“铜鼓舞发源地”“民族歌舞之乡”“铜鼓舞的传承地”之称的雷山县大塘镇掌坳苗寨,闻听千年铜鼓之声。掌坳苗寨民风淳朴,性格强悍,这里苗族铜鼓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苗族铜鼓舞保存最完好的地方,2006年“掌坳铜鼓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有“铜鼓舞发源地”之称 。

  掌坳苗寨,位于雷山县城南7公里处,距雷(山)榕(江)公路0.5公里,公路旁建有一座风雨桥,风雨桥头设有一面大铜鼓,过桥通村公路进寨,全村现有182户、800余人,分居两个自然寨,有吴、杨2个姓氏。2013年8月,掌坳村被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前该寨仅有1面铜鼓,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上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现有12面铜鼓,寨中建有两个铜鼓场,可容2000余人。掌坳铜鼓舞,粗犷激越,刚柔相济,鼓点复杂多变。原始舞步12种,流传至今9种,每种由50多个动作组成。舞蹈风格古朴、奔放热烈,男子跳舞强悍、豪迈,女子舞步则轻曼、明练。跳铜鼓舞已成为这里的风俗,无论青年男女还是老幼妇孺,都能随着乐曲,舞之蹈之。在众多苗族村寨中,仅掌坳、高岩两村可跳此舞蹈。

  苗族铜鼓舞的活动形式,现在常见的是将铜鼓悬于庭前或场坝之中,由击鼓者一手执木槌敲鼓腰,另一手持皮头槌击鼓而伴奏。舞者则围成圆圈、踏着顿抑分明、铿锵有力的鼓声,时里时外,且进且退地舞蹈着。至兴高采烈时,还击掌呼号、减出“嗨哧哧”之声以助兴。其动作主要是来源于狩猎生活、农业生产劳动和对动物态动作的模拟,如“骑马”“赶鸭”“捕鱼”“捞虾”等。

  苗族铜鼓舞动作以胯部的扭动和上身的摆动为主要特点。雷山掌坳铜鼓舞步豪放,舞蹈幅度大、难度高,时而如蜻蜓点水、时而如猛虎下山,独具风格。铜鼓舞以掌坳村最负盛名,全村村民踏鼓点而舞,奔放激越、刚柔相济、跳转结合、舞姿优美。

  据寨老们摆谈,掌坳铜鼓舞源远流长。传说在千百年以前,先民们从遥远的地方迁徙到此以后,他们就有喜欢鼓和踩跳鼓舞的习俗了。据传当时寨上的先祖们用七七四十九天的工夫,从大山中扛回一截有九尺长、七抱粗的枫木,将其抠通,制成一个长圆柱形的大木鼓,用木槌敲击,能发出各种清脆悦耳的声音,节奏奇妙。

  消息传出后,招来了附近各寨的男女老少,围着大木鼓欢跳狂舞。于是,掌坳的鼓舞名声便传遍了雷公山周围的苗族村寨。清朝雍正时,派贵州巡抚张广泗拓建苗疆六厅。清兵来到掌坳,看到木鼓一敲就有人群聚集,非常害怕木鼓的声音,于是便把木鼓毁坏烧掉了。清兵撤离后,为了让鼓能久敲不破和便于保管,掌坳苗寨的先民们挨家挨户凑得17块钱,到雷山蔡家购置一面黄铜,冶铸了独具特色的铜鼓。

  据介绍,该铜鼓重29斤,鼓身长36厘米,鼓面直径为46.5厘米,鼓面正中所铸的是一轮凸起的太阳,围着太阳的是12道凸现的光芒。连接太阳光芒的是一圈一圈的光晕,共为9圈,圈与圈中间还有一些图案相连。这12道太阳光芒,代表的是太阳普照大地哺育生命的光辉,它表示《苗族古歌》传唱中的苗族的祖奶孕育的十二种生命,都能在阳光下生存成长,生生不息;它还表示每年有12个月都在阳光的普照之下。

  苗族民众敲击铜鼓的方法是:用绳将鼓侧的两只鼓耳系好,悬挂于铜鼓场中央鼓柱的挑手枋架上,然后鼓手右手执鼓槌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的圆柱身部,鼓便有节奏地发出两种和谐的音响,有如男女合唱,敲击时还需一名副手手提一只如木桶大小的协音桶,俗称回音桶,桶口对着铜鼓口,对每击一次的鼓点都来回“接调”和“送调”,这样便增加鼓点的音量,使鼓音变得雄浑悠远。

  掌坳苗寨每年过苗年和吃新节时,都要跳铜鼓舞。该寨专开辟两个鼓场,场地可容观众两千余人观赏铜鼓舞。掌坳铜鼓舞在雷公山下的苗寨的铜鼓舞中,可谓独树一帜。它的鼓点复杂多变,声音粗犷激越,舞步奔放雄浑而热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沉而稳健。动作随着鼓点,多方向跳跃旋转交错组合,其幅度之大,难度之高,实为民间舞蹈中少见。原来的铜鼓舞步有12种,现在传下来的有9种,每种都是由50多个动作组成。铜鼓舞舞步有的如蜻蜓点水,有的如猛虎下山;有时飞步横跨,有时腾跃转身。全身足蹈手拍口中还发出阵阵“嗨嘁嘁,嗨嘁嘁!”的声音。

  2008年4月,文化部把“雷山苗族铜鼓舞”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山苗族铜鼓舞就是以掌坳村的铜鼓舞蹈为代表写申报文本而获得的。为了更进一步地挖掘掌坳苗寨铜鼓舞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搞好铜鼓舞的传承,雷山县已把掌坳村作为雷山铜鼓舞的传承基地加以建设和打造。

  用木棰敲击,发出浑厚洪亮的声音,后人又接着发展提高拼成拍节,村人集中在寨内大坪坝上随着鼓声的节奏,翩翩起舞。舞姿粗犷激越,步伐豪迈奔放,跳转结合,刚柔相济,古朴热烈,独具一格,渐渐地又引来七乡八寨的人参与,影响越来越广。

  掌坳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彪介绍说,“掌坳苗寨因铜鼓舞,闻名全国。除铜鼓舞外,掌坳村斗牛也十分出名,出了很多牛王,在村的朋友戏称,掌坳的牛断了只角还能继续打!经常在全国各地的牛王争霸中崭露头角,并获殊荣。1978年,被《人民日报》誉为‘铜鼓舞发源地’,中外游客纷纷前来采风猎奇,闻听千年铜鼓之声,每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为农家乐创收1万多元。我村铜鼓舞参加历年雷山在县城举办‘中国·雷山苗年文化节’活动。30多名的铜鼓队曾多次应邀到北京、杭州、西安、深圳等大城市演出,2007年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荣获原生态类三等奖,2009年10月应邀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2015年8月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铜牌,为雷山争得了荣誉,同时也为掌坳苗族铜鼓舞添上一笔辉煌的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