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崖
黔东南新闻网讯“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 兹岩之胜,不言可知”。这是王阳明在《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以下简称《公馆记》)中,对黄平飞云崖的赞词,其意是说,天下之山,最出类拔萃的是在云贵,而飞云崖的胜景,则美得不可言状。
王阳明《公馆记》,用神来之笔,把飞云崖描写成人间仙境,让人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飞云崖。飞云崖,又称飞云岩、飞云洞,是贵州最著名的古刹名胜之一,离原黄平县城兴隆十公里,引徐霞客、周瑛等无数文人墨客到此观赏云游、写诗作画。因此,赤有“黔南第一洞天”的美誉,而像哲人王阳明的《公馆记》,只是众多珍贵墨宝之一,但恰恰是他鲜为人知的《公馆记》,把黄平飞云崖名胜和他自己的“心学”,都推向了一个较高层次,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更多人了解了黄平飞云崖的美,感悟到了王阳明“心学”的绝。现今黄平县“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的文化品牌,其中“且兰古国都”前一句,是依据《黄平府志》“旧州,系且兰国古都”等史料得来的,“云贵最秀地”后一句,就是依据王阳明“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 兹岩之胜,不言可知”之句而得来的。
王阳明何许人也,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只有两个半人得到公认,他们也被称为中国的“两个半圣人”,孔子和王阳明各占一个,曾国藩只算半个。王阳明系心学集大成者,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因开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做驿丞,由于王阳明文采颇负盛名,贵州按察副使朱文瑞在重修黄平飞云崖月潭寺并建公馆时,便上门请王阳明写《公馆记》,王阳明慕于飞云崖盛名,尽管在颠沛流离期间,也欣然同意,并亲自前往飞云崖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公馆记》。
王阳明《公馆记》,将飞云崖“天人合一”的人间景色写得如天上仙景,令人向往。《公馆记》写道:“兴隆之南有岩日月潭,壁立千仞,檐垂数百尺。其上澒洞玲珑,浮者若云霞,亘者若虹霓;豁若楼殿门阙,悬若鼓钟编磬”。《公馆记》文用排比的手法,连用“四个若”来比喻飞云崖,更是将若云霞,若虹霓,若楼殿门阙,若鼓钟编磬的飞云崖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特别是重修月潭寺建公馆后,《公馆记》中所描写“远近之施舍勤助者欣然而集,不两月而工告毕。自是饥者有所炊,劳者有所休,游观者有所舍,厘祝者有所瞻依,以为竭虔效诚之地;而兹岩之奇,若增而益胜也”的飞云崖景观,更是使王阳明“天人合一”思想,在《公馆记》中得到充分显现,让人感受到王阳明笔下的黄平飞云崖名胜,与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同样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特殊之美。
王阳明《公馆记》,将为官做人的“知行合一“理念写得如“灯火阑珊处”的顿悟,令人觉醒。《公馆记》说:“予惟君子之政,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君子之教,不必泥于古,要在入于善。是举也,盖得之矣。况当法纲严密之时,众方喘息忧危,动虞牵触,而乃能从容于山水泉石之好,行其心之所不愧者,而无求免于俗焉。斯其非见外之轻而中有定者,能若是乎?是诚不可以不志也矣”。在《公馆记》中,王阳明对于如何做官与做人,说得非常清楚,他特别强调:为政者,不必专注于法,要宜于人。且君子之教,不必拘泥于古,要在于善、在于德、在于知、在于践、在于知行合一。作为当政者,要理解民心,顺从民意,体量民情,让人民生活安定,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样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公馆记》也成为王阳明早期“知行合一”的探讨之文,为他后来的“龙场悟道”,特别是“心学”的成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世称末代大儒的王阳明,贬谪期间冠名为黄平飞云崖而留下的《公馆记》笔墨,极其难得和珍贵,是研究王阳明生平,了解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掌握王阳明以心化人的为政理念,熟悉飞云崖名胜的宝贵资料,与范仲淹《岳阳楼记》、阎伯理《黄鹤楼记》等记文,都是中华优秀记述文体中的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