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黄平苗歌,按内容和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古歌(也称大歌)、酒歌、情歌、飞歌、丧歌、趣歌等几种类别,一般情况下,其声乐大多都是“五音律”和“七音律”为主,每一个类别又包含不同的曲调,同一个类别中也有不同的曲调。
苗族大歌和酒歌是黄平县苗族人民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民歌体裁,在该县区域内有苗族居住的村寨中均有流传。黄平苗族大歌主要用来传唱历史、歌颂苗族历史人物和业绩、祭祀祖宗等。其曲调旋律起伏不大,庄重严肃,带有诵唱风格,常常以一个章句无限反复,仅在歌词内容上有变化。古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包含了大歌、贾理歌、叙事歌等,其主要代表作有《开天辟地》《仰阿莎》《洪水滔天》《铸造日月》等等。2006年,《黄平苗族古歌古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平苗族大歌是《苗族古歌古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组以歌颂各种人物事件和英雄群像为主体的历史谣诗。如果从苗族大歌的内容来看,共分为十二路歌,主要反映天地日月、英雄鬼神、去恶除暴和婚姻自由等方面的重大人物事件。反映天地日月的代表作《铸造日月》中,叙述神仙和阴阳,拟化王宝、勾雄、勾当等英雄好汉开天辟地、开采金银和冶造日月的过程。在《仰欧桑》这路大歌中,塑造了美丽漂亮的仰欧桑(苗族女神),为了纯贞的爱情而不惜抛弃一切的故事。
在《握窝》和《十二宝》这路歌中,苗族祖先认为天、地、日、月、人、神和所有的其他动植物都产生于大自然,然后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地发展和演变。这种解释是历史的、客观的,充分反映了古代苗族祖先的聪明和才智。
而酒歌在黄平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苗族人民性格中的豪迈、热情和善良、好客就是体现在这一点上,往往是有“客必有酒,无酒不欢心”。因此,酒歌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亲友相聚都要唱酒歌助兴,渲染气氛。酒歌曲调明快婉转,遒劲有力,时而欢快明亮,时而庄重严肃,常用古歌的曲调和飞歌的曲调演唱,从而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其主要代表作品有《苗族十二路酒歌》《开亲歌》《敬酒歌》《拦门歌》《姊妹歌》等等。
苗族情歌也称游方歌,是青年男女在社交时所唱,曲调很多,抒情气氛浓郁,旋律优美,有独唱,有合唱,有对唱,婉转动听。从初识、相恋到结婚在内容上都各有不同,曲调选择上也各有不同,时而奔放豪迈,时而婉转动听,有独表心意,有互诉衷肠,有多声合唱,是苗歌中曲调最优美多变,内容最为丰富的。
如在《合心跟哥走》这首情歌中说:“合心了没有?合心跟哥走,我俩走他乡;顺着山路走,怕狗来追赶? 阿妈跟来找,我俩走不成。”这是“五音律”的曲调。
“飞歌”是苗族声乐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曲调明快,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是苗族男女独有的一种演唱方式,其曲调明快,豪迈奔放,演唱是声音高亢嘹亮,甚至于两山之间都能听得清楚,因此而得名。飞歌以独唱和对唱为主,有时在男女青年交往中唱,有时也在宴请宾客时唱,有时也用于抒发情感和赞美家乡,只是在内容上有所不同。
在文化发展多元化日趋明显的当代社会,民族文化受到空前重视。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冲击,正面临消逝的危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飞速消逝的情况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
目前,黄平在挖掘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提升丰富村寨文化内涵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成立了“黄平县苗学会”“黄平县苗歌传承协会”“黄平县芦笙文化协会”民族文化等团体。
近几年来,还组织编写了黄平《苗族常用酒歌》《苗族情歌》《黄平恰包懂》苗族文化书籍,对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宣传苗族风土人情、开发旅游、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黄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在飞云涯景区举行的“祭牛”集会,谷陇的“九·二七”苗族芦笙集会,都是黄平苗族人民千百年传承保留下来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利用这一特有的传统习俗,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