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给大利定位,她是石头寨,也是木桥寨,亦是古木寨,石头、木桥、古木都是它的文化符号。还有那古朴的民居古朴的民俗,无处不勾起你的思绪。
漫步在寨上的里巷,脚踏的是石板街,屋基是石板镶成,舂米的石碓,磨豆的石磨,捶布的石板也是大利村民家中具备的,寨上几口古井为打制的方形石块砌成,还有通往山外蜿蜓于浓荫树下的道路,也是青石板铺成。有石碑记载,古道建于乾隆年间。石板古道一条380级,一条480级,一级一块石板,石板宽长而平整,原本粗糙的表面,历经年年岁岁,却被人踩得光滑。古道是古人耗资出力,劈山采石,精心打造而成。路头,古石道为能工巧匠做工精美的石雕,抱鼓石、花瓶兰草、长蛇、山中野蛙寄寓着侗家人美好的愿望。在古石道上行走,可目睹林中品类繁多的物种,感受大自然的韵味。溪岸是自然石头砌的长堤,溪中摆放着千奇百态的石头。在寨子附近山中的一个石洞,赋予着传奇色彩的故事。在穿过寨子小溪下游的不远处,几个石头别具一格,真是巧夺天工,一双暗褐色丈长的圆柱形石头,酷似能工匠心雕琢的笔,还有相配的砚台,并赋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被当地人称为神笔。
溪流从山上汇集而来,又从大利寨中淌过。江南水乡户与户通行,有的是船,而大利一幢幢青瓦木屋错落在小溪两岸,户与户之间是石板路相通,亦有花桥、小桥相连,好似园林格局布局。那一座座木制的花桥盖瓦遮雨,配置有栏杆座板,也便成了大利人歇脚纳凉、集会议事的场所。桥下溪流从大山深处缓缓淌来,在石头间叮咚小唱,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坐在桥上,溪水裹携来的清凉渐渐去除你身上的燥热,使你舒爽至极。
大利周围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整个寨子就处在绿树浓荫的掩映之下。传说,以前大利曾是苗民居住过,枫木是苗民的图腾,苗民视枫木树为神树,无比敬畏,因而寨子的枫木也就长了若干年,一颗颗硕大的古枫屹立于寨旁。大利不仅有古枫,多种古木并生,楠木、猴栗、枸木、红豆杉等稀有树种随处可见。后来居住的侗民同样把古树视为保寨树,保寨树能给寨民带来吉祥,因而在大利形成了敬奉树爱护树保护树的习俗,寨里男女老少自觉地呵护着与他们朝夕相伴的树木。从树干满长着的苔藓、地衣等寄生类植物来看,可见古木的苍老。据普查,500年以上树龄的楠木近50棵,须三四人合抱。林中树木的枝丫密集交错,叶子四季葱翠欲滴。藤与树相伴而生,藤缠着高大挺拔的树干攀缘而上,有的像龙蛇悬空倒挂,有的似龙蛇攀缘。栖生于林中的雀鸟成群,它们自由自在地飞舞,翩翩舞动的羽翅像空中飘逸的花朵;它们纵情地啼,悠扬地唱,尽情地抒发着依山恋林的感情,虫子也时常拉开嗓子,在应和着。
大利的青瓦木屋、古粮仓、花桥,以及建于道光年间那幢古色古香四合院,构建的廊檐、天井、雕匾、雕花窗格,无不彰显侗民的建筑风格,让你美不胜收。在这里,你会见到村妇沿用古老的纺车、织布机在纺纱、织布,用传统的工艺在装着蓝靛的水缸里染布,或许还听村妇“梆、梆”的捶布声,“呃梆啷锵、呃梆啷锵”的舂米声。不时从屋子传来悦耳动听的歌声,这歌声仿佛来自大自然,似鸟啼虫鸣。大利侗民热爱生活,在丰富着自己的生活,休闲时,女子们可要打扮一下,穿上绣花衣服佩戴银饰,聚集起来唱着这古老的侗族大歌。
大利就像一个香艳的女人,成为心中的爱宠,你会情不自禁地去亲妮她。她的荣光、幸运,得益于这里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文化,留下的浓浓乡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好水土资源,大利物产丰盈;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大利侗民文化生活无比充实。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成了大利的卖点。大利于2012年12月被国家住建部公布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的传统村落。大利的木屋、小桥、山水,同劳作的村民巧妙地组合,构成了一幅幅乡村风俗画,是艺术家创作的好处所。2013年5月,中国美协“走进多彩贵州”写生团吴长江、潘世勋、史国良等三十余位国内著名画家来到大利,眼前的景色让画家们惊叹,远离城市凝固建筑森林,似乎只有在这里看到真正的乡村。2015年和2016年的首届和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参加峰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前往大利侗寨亲身感受独具魅力的古村落文化,浓郁的侗族风情,古香古色的侗族建筑,使众人陶醉其中。2016年5月5日,在大利挂牌建立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和贵州美术研究院美术创作写生基地,从此,各地艺人相继到来采风,游客也纷至沓来。
2016年2月15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陈敏尔来到大利侗寨时,无不为之惊奇,即兴把大利称为“大吉大利”。大利人热爱自然,热爱本土文化,无比珍惜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并保护好,一代传一代,这一笔宝贵的财富,给他们带来福音,大利侗民因此过着祥和殷实恬静的生活。留住青山绿水,留得乡愁的大利侗寨,难道不是大吉大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