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踏访南泉山 品味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0-03-03   作者: 张永文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位于黎平县城南郊的南泉山,是黎平第一名山,主峰高853米,犹如一道天然绿色屏障矗立在城南。南泉山小径通幽,逶迤而上,共有九弯十八拐,原为毛石铺墁,现为青石石阶,山上叠峰丛林,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薄雾轻凝,花馨四溢,从古至今游人络绎不绝,名扬黔、湘、桂三省区,是古时黎郡“十大景观”之一。南泉山腰有一泉水涌出,夏冽如冰,饮极清凉,故名“南泉山”。《黎平府志》载:“山有八景:古松若虬、曲曲盘空、石龙吐水、双井露雾、桂苑秋香、空中楼阁、孤顶浮岚、夕阳反照”。明洪武初年,戍守黎平的军民为获得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从中原地区引进佛教禅宗,建三寺于南泉山,依山取势,层层而上,第一层为“大佛殿”、第二层为“灵宫殿”、第三层为“宝顶庵”。被誉为“黔省名山”、“南泉福地”。

  历代文人游客、官宦名流对南泉山颇为景仰,留下不计其数的诗词,现择篇拾趣以飨读者。

  黎靖参将邓子龙(1531—1598年),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江西丰城人。明万历年间的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27岁考中武举,随即应募参与镇压江西宁农民起义和福建、广东沿海的抗倭战争,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因功卓著被提升为广东把总。抗倭结束后,先后任江西抚州把总、鄱阳守备、铜鼓石守备、浙江都司都指挥佥事、湖广靖五参将、云南永昌卫参将和副总兵、金山参将事。在云南戍边期间被奉为“神威将军”。年近古稀的邓子龙奉命率兵援朝抗倭,他老当益壮,英勇善战,倭寇望而生畏,在露梁海战中,他亲率战舰和水军奋勇出击,与倭寇顽强拼搏,不幸壮烈牺牲。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正值邓子龙升任靖五(今湖南靖州、贵州黎平)参将。驻守五开卫的明军发动兵变,湖广巡抚陈省即派邓子龙领兵前往镇压叛军。他兵分两路围攻,一路用火攻东门,另一路潜入北门,一举攻下卫城,捉拿叛军贼首正法,清除余党,重整军纪,平定了“五开兵变”,使他的威名传播大江南北。之后留守五开卫,就职期间在黔、湘交界广募兵士,屯兵垦田,管治疆域,并利用闲暇之机,登上南泉山,在天香阁题写词联:

  远观不觉天机密,

  实践方知地步高。

  表达了他亲临南泉山的观感,他在黎平从戎三年,在民间还有很多关于他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

  南明兵部尚书何腾蛟(1592—1649年),字从云、祥升,黎平府城龙家坡人。29岁中举,先任山西榆次县教谕,山西介休、汾阳县及河南南阳县、京都大兴县知县,兵部职方主事、员外郎,山西口北、湖北郧阳兵备道,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清军入关,明亡继而建南明政权后,他任兵部右侍郎、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在联合李自成旧部等农民义军共同抗清中,转战湖广,收复湖南大部,使永历皇帝的政权不断巩固和扩大。他家族40余人被押斩胁迫他投降,他毫不屈服。后在湘潭城守战中被叛将围俘,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永历皇帝追赠他为“湘中王”,谥号“文烈”。清康熙皇帝为旌表他忠君气节,追谥“忠诚”,命为其建祠,并准将其骸骨移归故里黎平建墓园,供后人缅怀和瞻仰。相传何腾蛟少年时在南泉山天香阁读书,有一年中秋节回家过节,次日返山时,一条大蟒横在路中,并伸缩成一道拱门,让他从其腹下穿过,以侮辱他,何腾蛟愤然说道:吾何其人也,岂能从汝腹下过?汝成龙上天,变蛇钻草,赶快为吾让道!大蟒闻声遂往路边草丛钻去,让道何腾蛟。他回到天香阁,晚上正在专心攻读,大蟒不服又来挑衅,把头伸进窗子,并吐出红舌头骚扰他,何腾蛟顺手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大蟒头上点了几下,随口吟诗几句:

  一点一千年,十点万万年。

  永世不翻身,长年土内眠。

  说也奇怪,那大蟒被点后,从窗子退了出去,全身被墨化,从此藏身山腰,露出头部,口吐出一泓清泉汩汩流出,成为南泉八景之一“石龙吐水”。后人敬佩何腾蛟少年时期就有如此惊人的胆量和勇气,在山上修建有座“点蛟亭”,以示纪念,并供游人小憩。

  贵州学政洪亮吉(1746—1809年),字君直,号北江,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近代人口学说先驱。44岁考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文颖馆纂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他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年底破格擢升贵州学政。在贵州任职三年,为黔省各府书院添购经史通典文选等古籍,教育士子以通经学古为先,使崇文尚学之风在贵州蔚然兴起。他慧眼识人,在主持黔省院试中,公正选拔了很多不凡人才。曾两度视学贵州十三府一厅,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生活和教育状况,与各族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后回京直入上书房,教授皇曾孙读书。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等。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他到黎平府巡视乡试时,登上城郊南泉山,写下诗《南泉山》:

  今朝天气晴,灵鹊声有喜。

  乔枝森上耸,侧出悟石理。

  踪疲方问路,绝顶尚三里。

  天风荡衣袂,白云欲缘履。

  却哂下方人,经旬居釜底。

  言遵南泉山,异境乃独启。

  深翠幕一山,空青露如洗。

  袅袅石鼎香,迎人人亭里。

  卑窥穷万仞,微辨爨烟起。

  表达了他对南泉山胜景的难忘印象,以及对黎郡学子寄予的厚望。他在黎平还深入侗乡村寨体察民情,当地侗民用隆重的礼仪接待他,他写有多首诗介绍当地浓郁的风土人情。

  西南巨儒郑珍(1806—1864年),字子尹,号柴翁,贵州遵义沙滩人,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先后任黎平府古州厅学训导、都匀府荔波县学教谕、镇远府学代理训导、都匀府荔波县学训导和遵义启秀、湘川书院讲席,晚年朝廷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辞谢不就。著作有《巢经巢经说》、《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选任黎平府古州厅(今榕江县)学训导,兼掌榕城书院,是年他从榕江来府城走访学子,游览了南泉山,即兴写下诗《游南泉山》:

  黎平罕游观,南泉据其胜。

  万古不受赭,穷荒纵灵孕。

  松杉皆百围,兀立高且正。

  仰梢摩空冥,府邸绝究竟。

  石气一何厚,翘楚尚余劲。

  到来始知深,历久愈觉静。

  云里闻遥春,风边度疏磬。

  屡上若无路,斗转忽见径。

  攀缘著精庐,清极不可更。

  沉沉绿无际,白日澹幽映。

  门生与儿子,悦似伴陶令。

  默坐如有云,窅然见吾定。

  表达了他与府城门生胡长新与儿子游南泉山的见闻,以及他看淡官场做学问的思想。他除了察看山上何腾蛟就读的天香阁,还到其墓地参观谒拜,对忠贞不屈的明臣“中湘王”何腾蛟崇拜不已。六年后他的门生胡长新将尊师郑珍所作的诗及对重修何腾蛟墓园和祠亭的建议,推荐给时任黎平府知府的“中兴名臣”胡林翼拜读,唤起胡林翼对这位爱国英雄怀起崇敬之情,重修了他的墓园和祠亭,供后人瞻仰。

  名留黔中的黎平知府袁开第(1830—1906年),字杏邨,河北唐山玉田人。19岁考选为朝廷拔贡,始任内阁中书。同治三年(1864年)从知州拣选分发到贵州任职,先任水城通判、黎平知府、贵东道道员、贵州布政使、按察使,卒于任上。同治九年(1870年)他补授黎平知府,在黎平任知府八年,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和敬仰。在他离任时,黎平府绅士与百姓为了怀念他,将他在黎平的政绩立了《去思碑》记录下来。他在黎平就任期间,多次到南泉山巡察,并作有《游南泉山叠韵》诗:

  梵宇逼田攒竹树,佛衣经岁绣莓苔。

  科头冒雨寻诗去,拍手呼云送酒来。

  裂石笛闻惊折柳,疏泉亭拟筑流杯。

  纵观好结同心侣,不到层巅不肯回。

  深林径滑铺黄叶,怪石坳皴皱绿苔。

  云水无心观自在,雪泥有踪问同来。

  谢公好著一双屐,陶令能胜三百杯。

  妙绝夕佳图画里,人从之字路中回。

  极目云峦兴远思,探奇喜有旧岑苔。

  曾经宦海穷秋病,如此名山归去来。

  大字书联犹挂壁,高谈惊座且衔杯。

  观泉悟到深渊处,欲把奔流力挽回。

  万仞层峦通碧落,千盘曲径没苍苔。

  倚楼合有仙人住,题壁曾无俗客来。

  石沼承流方似鉴,山花缀树大如杯。

  乔松不许昏鸦集,且看闲僧放鹤回。

  这首诗独特地以“苔、来、杯、回”四个字的叠韵来赞颂南泉山的景致。他对南泉山情有独钟,光绪三年(1877年)主持在山上修建了“腾蛟亭”,后改称“南泉亭”,为南泉山增景添韵,缅怀何腾蛟忠肝义胆的气节,昭示后人饮水思源,见贤思齐,潜心攻读,报效国家。

  高僧僧语峰(生卒不详),清代黎平府城人,天资聪颖,幼年出家修行,广读经书,深恶出家人不求进取、不修正果的陋习。成年后,他参谒名山古寺研经而归,专心读书,吟诗作词,并主持南泉山寺法席地位,广交文人墨客,学业有成,著有《语峰语录》、《竹窗集》等。在主持南泉山寺时,作有《南泉山八景总咏》诗:

  古松怒立接天齐,曲径盘旋手卓藜。

  双井霭雾山色好,一龙吐水梵音低。

  林岚倦雨光含岫,苑桂飘风香满堤。

  楼搁空中千里目,夕阳倒影射窗西。

  这首诗巧妙地把南泉山八景作为每句诗的前四个字,言语质朴,生动形象,把南泉山胜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向往。

  南泉山,让人触景生情,有写不尽的诗意;让人涤荡心灵,有赞不绝的韵美;让人抒怀感悟,有读不完的史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