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蜡染改变生活

发布时间: 2020-02-24   作者: 涂林念黄晓海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指导游客体验蜡染绘画

  苗族姑娘一起制作蜡染

  点蜡

  洗蜡

  蜡染工艺品

  黔东南新闻网讯 说起蜡染,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点蜡染制而成,故而得名。蓝底白花或者白底蓝花最为常见,天青色等烟雨,素白色抚流水,青白两色绘就苗族史诗,蜡花图案展现民族文化。

  丹寨县的苗族蜡染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丹寨县排莫、排倒、基加等村寨,苗家妹子个个会做蜡染,她们与蜡染相伴一生。

  当地苗族群众穿着、家用的布料大多自给自足,妇女们自己织布、点蜡、染色,再把蜡染布料做成衣服、窗帘以及桌布等,也有的做成蜡画挂在墙上当装饰。蜡染装饰了苗家人的生活。

  从事蜡画制作的人称为“画娘”,画蜡是考量画娘技艺的关键,也是决定一幅蜡染作品档次的关键。画蜡也叫点蜡。女孩们自小耳濡目染,从点蜡开始学起,跟着家中的女性长辈临摹蜡画,聆听长辈讲述图案中的故事。长大后,除了传承长辈们教授的图案,还会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创作新的图案,蜡染技艺就这样传承和创新。技艺越来越成熟,线条越来越流畅,图案也越来越灵动。直到她们有了自己的后辈,再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在丹寨蜡染中,螺旋纹是比较常见的图案,当地人称为“窝妥”。丹寨宁航蜡染总经理彭选植研究蜡染纹样多年,据他介绍窝妥是苗族祖先最早创作的纹样,是“白领苗”支系的标记。每逢有重大活动,只有见到苗家人衣饰上有这个图案,基本就能确定他们所属的支系。苗家人对图腾的崇拜专一而又严格。窝妥看起来简单却特别考究功夫,以一个点为起点,一个圈连着一个圈延伸,每个圈之间的距离尽量保持相等,线条要流畅,圈要正圆,不管哪一步出现差错,都不能谓之为一幅完美的作品,如果不是功底深厚的画娘,仅凭手是画不出好看的窝妥的。

  除了窝妥,在丹寨蜡染作品中,锦鸡、鱼、鸟、牛、蝴蝶、龙等等都是常见的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象征意义,那是苗族群众的信仰和崇拜。没有文字的苗族就依靠图案和语言代代相传,文化得以流传千年不断。

  每一位会制作蜡染的人都是画家。她们能根据布料的大小整体布局图案,“胸有成竹”后开始点蜡。而初学者会先在布上勾勒出线条以保证图案更加精美。丹寨画娘喜欢用蜂蜡,也有一些用蜂蜡和石蜡混制而成。用蜡封住布料再进行染色,其余部分就会变成蓝色,而蜡封住的部分仍然保持布料的本色,这源自于蜡与水不相容的原理。

  用来点蜡的工具叫蜡刀,用二至四片铜片特制而成,有大中小三个型号,画娘根据线条粗细选用不同型号蜡刀进行点蜡,用蜡刀的弧度在布料上勾画。蜡刀垂直放入达到一定温度而融化的蜂蜡中吸取蜡,斜放到器皿边沿让多余的蜂蜡流出,然后在布上进行画图,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时间,太快蜂蜡会滴落到画布上,太慢则蜂蜡凝固而无法作画,但这些快慢节奏早已掌控在画娘的手中。她们早已对蜡的习性了若指掌。排莫村57岁的画娘罗板房绘制蜡染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做底稿,不会滴蜡,图案在她的心里,线条灵动,图案精美,一气呵成。从没上过学的她2016年耗时8个月制作的蜡染作品《唤》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一幅好的蜡染,光画得好是不够的,也要染得好。丹寨蜡染染布,原料来自于一种叫蓝靛的植物,人们将蓝靛放进水缸浸泡,再加上特殊的配方制成染料。在丹寨县蜡染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方周看来,染料是有生命的,一缸“活的”染料才能染出鲜亮的布料,而染好一幅蜡染需要染料与布料进行五六天的交融,染娘把控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染色的深浅。去蜡、清洗、晾晒……经过繁琐的工序,一幅蜡染才能最终做成。

  如今,随着丹寨县旅游业的发展,苗家人打开山门唱山歌,也期盼着让苗族风韵传播天下。原来只是苗家人自用的手工蜡染受到大家的青睐,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当地妇女增收致富的一门手艺,苗族姑娘王祖霞在家庭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依靠做蜡染完成了学业;90后姑娘张义萍在县城边上开了属于自己的蜡染工坊。蜡染也成为丹寨联接世界的一张名片,安徽人宁曼丽在丹寨经营蜡染十余年,带着工坊的手艺人与蜡染满世界展销;王方周的工坊今年迎来了第三批参观考察的西班牙设计师。

  而蜡染让苗家人获得的不仅是脱贫致富,还有极大提升了文化自信,得到了社会尊重。原来只会说苗语的罗板房,通过做蜡染不仅学会了普通话,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每天去工坊做蜡染的她都画上淡淡的妆容,对生活多了从容与自信。80后画娘杨春英凭借这门手艺把家安在了县城,孩子也能到县城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她说:“每天下班回家能跟爱的人在一起,特别幸福。”画娘杨光艳边画蜡染边唱歌,一曲高昂的苗族飞歌展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像罗板房、杨春英、杨光艳一样通过蜡染改变生活的丹寨人还有很多。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是最好的保护与传承。看到蜡染带给生活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丹寨人开始学习蜡染,使蜡染得到了更好的传承,而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丹寨从事蜡染工作,让蜡染融入了新的元素,蜡染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丹寨蜡染装点了苗家人的生活,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