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记州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吴道雄

发布时间: 2019-09-09   作者: 吴奇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几千年来,苗族的历史文化基本依靠歌舞、服饰传承,身为苗族子孙,不能让老祖宗的根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我们要肩负起传承的重任,让苗族文化延续留存。”这是吴道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段话。

  吴道雄是雷山县大塘镇掌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坳村历史文化浓郁、自然风光优美,素有“苗族铜鼓舞发源地”美称,这里的村民世代习舞,上至耄耋下至孩提,个个能歌善舞。每逢节日或遇喜事,当地村民便会起鼓跳舞、吹起芦笙、唱起苗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吴道雄自幼便开始学习“掌坳铜鼓舞”,从一开始的如何跳到后来的如何敲打铜鼓,这一学就是整整50年。

  年轻时的吴道雄进过厂、经过商、任过村干、当过教师。当被问起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回家传承舞蹈时,他是这样说的,以前的掌坳苗寨村民个个都是跳舞的能手,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和在外定居,这是确实有好的一方面,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民族技艺的失传,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古老而脆弱的苗族文化已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除了户口本上民族一栏写着“苗族”以外,完全没了苗族的任何技艺留存,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遗憾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我不想几代人以后当人们问起苗族有哪些歌舞特色的时候,子孙后代却一概不知。从小老一辈人就告诫我,做人不能忘本忘根,苗族文化就是我们苗族人的根和本,只有将苗族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才能对得起老一辈人的辛苦付出。

  凭借着这不屈的信念,吴道雄经常走村串户动员村民练习舞蹈。为了走访,汗水浸湿了衣服、磨破了无数双鞋、摔了无数次跤。但他却从来都无怨无悔,因为他内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苗族文化传承。为了将铜鼓舞发扬光大,他还时常赴雷山县周边各中小学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凯里学院等,开展传统歌舞技艺培训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的高度赞扬,培养了上千名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吴道雄的不懈努力下,掌坳舞蹈队先后赴西安、四川、内蒙古、杭州、北京等地参加演出上千余场,2009年更是受邀登上国家大剧院演出,而他本人也获得了“州级非物质遗产项目苗族铜鼓舞代表性传承人”“文化传播先进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辅导员”“高级戏师”等荣誉称号。

  走进吴道雄的家里,满墙都是他外出演出时的留影,有些照片早已褪色看不清原来的面目,但他却视为珍宝,每天要观赏好几次。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些普通照片,但对他来说那是青春和民族文化的记忆。如今,已经63岁的吴道雄还经常组织舞蹈队赴外地演出,但时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有更多的人继承衣钵,将苗族文化发扬光大。

  希望有更多像吴道雄这样的传承人出现,将苗族灿烂多彩的文化传播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