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占里侗寨

发布时间: 2019-09-03   作者: 吴兴奇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黔东南新闻网讯 占里村,位于 从江县高增乡,坐落在群山怀抱中,面积不足16平方公里,这里不但环境优美,更保留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占里村因一项令世人惊叹的“零纪录”而名扬海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从1952年到2000年的48年里,占里村的人口只增长了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非常低,几近于零。

  占里村坐落在深山密林中,是一个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占里的祖先为躲避战乱,1368年从江苏逃难,长途跋涉后,经广西梧州最终定居此地的,占里村的得名就来源于其祖先“吴占”和“吴里”。由于地理环境好,祖先们在这里定居以后,开垦了很多土地,生活过得十分富裕,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

  占里侗寨,全部为吴姓侗族,寨中有鼓楼一座。2005年以前不通公路,寨中人很少外出。占里人性格温和,对外来人友善,现在逐渐开发旅游,将来也会成为侗族的旅游胜地。

  村寨位于占里山的河谷中,柳江河由北而南从村寨西边流过,在河流左岸与山峦之间,有一块比较平缓的坡地,寨子就修建在这块临河的坡地上。村寨以滨河道路作为村寨南北交通干道,从该干道引出东西向道路为支路,将村寨分为几个区域,再从这些东西向支路引出若干平行于河滨干道的南北向小路,村民住房就面临这些小路层层修建。在该村寨东侧突出伸入村寨的山嘴陡坡上,是该寨的萨坛。村寨唯一的鼓楼位于村寨偏北的两个组团的民居之间,修建于水塘群中。民居建筑以鼓楼为核心,向四周层层展开。这些民居有单家独户和群体组合两种形式,以单家独户居多。顺着临河石板主干道内侧,依次排列着排架式禾晾,其内就是村民住房和仓房。

  建寨700多年来,代代流传下来的寨规森严地写着:不许外娶、不许外嫁,以保守换花草的秘密。占里村的祖先吴公力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于是便召集村民聚集于寨中的鼓楼进行商议,订立了一条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寨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寨门,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

  特殊的环境,形成了侗寨特有的生育密码,占里青年男女恋爱自由,一般在十八九岁就可以开始谈恋爱。但占里村同时又遵循着晚婚晚育的习俗,因此姑娘们大都在23岁以后才结婚。在占里人看来,结婚晚就老得晚,早要孩子就意味着会早当老人,寿命也就短了。正是这种淳朴的生命观使占里的青年不愿意过早的结婚,而生育期的缩短,客观上降低了妇女的终身生育率。

  除此之外,占里村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使得村里的青年即使早婚也不会早育。在占里村,男女结婚后,新娘会仍住在娘家——“不落夫家”。农忙时,男女可以到对方家里帮忙干活——“夫妻互助”,待姑娘年纪稍大一些——二十七八岁时,才会住到夫家去。

  在占里村,还有一条规定很特别:女儿继承棉花地,儿子继承稻田。此外,父母还要给女儿一份“姑娘田”,谁家若不给女儿“姑娘田”,不仅会遭人取笑,还会被男方退婚。在老人的财产继承上,山林、菜园实行男女对半分成,房基、家畜归儿子,而金银首饰、布匹让女儿带到夫家。因此在占里村,中国的传统“重男轻女”观念并不存在,而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占里虽然地处边远,但朴素、先进的人口意识却厚厚地回报了他们,这里群众的生活可以说丰衣足食、富足安康,人均耕地面积1.3亩,比全县人均稻田面积高出一倍

  多,高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人均占有粮食大大高于全县人均水平,家禽饲养量也居全县前列。

  2000年8月,国家计生委科技司副司长肖绍博专程到占里进行了考察。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前来拍摄了专题片《大山深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报》等国内多家媒体及台湾《汉声》杂志都作了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