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三穗县竹编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曾被文化部命名为“竹编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三穗县在竹编方面硕果累累,在继承发扬竹编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展竹编特色项目,通过推陈出新,搭电商便车,使三穗竹编文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得到普及推广,为农民创收增收,实现“竹”梦。
新人引路,竹编文化传承“翻新”
三穗县传统竹编以传统个体户为主,自编自用,而且竹编制品仅限斗笠、背篼、簸箕等农耕用具。竹编文化非遗传承人龙远军等少数匠人也编制一些竹编图画、花瓶、水果盘等工艺品,但数量少、规模小,尚未形成品牌影响力。
为了挖掘和发扬三穗竹编文化,三穗县大学生夫妇周震和杨杜鹃返乡创业,创立了黔森源竹编工艺厂,通过“合作社引领+能人带动”模式,整合了零散手工艺者,抱团发展,创新了传统竹编,创建“竹姬”品牌,编制出一系列实用的具有审美艺术的灯笼、斗笠、竹篮、花瓶、果盘等竹编制品,增加三穗竹编工艺品艺术价值。
电商做桥,竹编文化普惠于民
“任何产品都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产销对路,我们通过展销和电商开拓了竹编市场。”黔森源竹编工艺厂负责人杨杜鹃如是说。与此同时,杨杜鹃夫妇成立了黔森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市场推广和营销,该公司开设淘宝店、微店等,带动了三穗传统竹编“触网”、“触电”。
据了解,三穗县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依托高铁和高速公路的优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电商扶贫”脱贫工作。三穗竹编入网销售后,线上月订单超1000笔,月销售额达4万元以上,仅黔森源竹编工艺厂就带动了40余贫困户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000余元。
政府搭台,竹编文化发扬光大
近年来,三穗县加大了竹编产业发展力度,在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多次组织竹编技艺传承人和工匠参加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积极参加深圳文博会等展销会借鉴先进模式,竹编工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将竹编发展成产业,促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在政府引导和竹编工艺传承人的带动下,仅瓦寨镇一镇的竹编作坊就发展到了280户,年产竹编制品400多万个,全县实现年产值近千万元,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