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说起斗牛舞,人们会想到舞台上表演的西班牙斗牛舞。然而,在中国贵州都柳江流域的水族村寨民间也表演着一种斗牛舞。
水族斗牛舞由吹奏芦笙吹芒筒、跳芦笙舞、跳斗牛舞组合而成,因而也叫水族芦笙斗牛舞。榕江县兴华水族乡的乌秀、高旧,以及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羊翁等水族村寨的斗牛舞,历史源远流长,舞姿古朴、粗犷、豪放,以其诙谐、滑稽的动作博得观众哗笑喝彩;时而又气势勇猛,动作惊险,扣人心弦。
在春节、瓜节,老人去世的葬礼,寨上有重大活动迎宾、庆典,都表演斗牛舞。演奏芦笙斗牛舞的芦笙曲有60多曲,现流传至今的仅有30多曲,专用来伴奏斗牛舞的有10多曲。芦笙曲有喜庆欢快,也有衷调。哀调是对死者默哀的意思,芦笙队要到坟边去吹奏。斗牛舞舞蹈的动作来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栽秧舞、修水利舞、卷席舞、七遍舞、摆手舞、一对公母舞、前进舞、后退舞、斗鸡舞、摆角舞、大路舞、踏脚舞、多谢舞、欢斗舞等。1999年榕江县举办西瓜节,正是榕江至三都县公路通车,乌秀组织斗牛舞队参加表演,他们新编了一曲,跳的舞叫三榕通车芦笙舞。
斗牛舞表演队由2人戴乌黑牛头道具的斗牛手,6人芦笙手,3人芒筒手,6人戴鸟羽冠穿花衣花条裙组成,男女都可表演。表演斗牛舞时,芦笙手、芒筒手绕着圈子吹奏,斗牛手,芦笙舞者随着芦笙曲点子而舞。表演斗牛舞要有一定的礼节,在跳舞的场地要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摆着酒、菜、碗、红包。表演一曲6分钟左右,跳过几曲,舞者累得大汗淋漓,便停下来休息片刻,喝主人摆在桌上的酒。表演斗牛舞,戴牛头道具的斗牛手在场上来回跳跃、激烈相斗,跳舞的围着两斗牛手手舞足蹈,场外芦笙舞队吹奏芦笙尽情助威,气氛热烈而奔放。斗牛舞反映了水族人民喜悦欢快的心情。
斗牛舞为群众性的活动,据悉60多岁的人都会跳。在榕江县兴华水族乡乌秀村故腊、梅往,高旧村的高旧几个村寨都有斗牛舞表演队。乌秀水族芦笙斗牛舞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成,开始是龙姓和潘姓一起学,共用一套斗牛舞道具,后来因各自的亲戚有事要去表演,一套道具不够用,他们就以姓氏分,添置道具,龙家一套,潘家一套,梁家也买一套,这样乌秀村就有三套斗牛舞道具,分成了三个表演队。在乌秀村的斗牛舞教练是龙承进老师,他在地方教书30多年,现已退休。他一边教书,一边专研斗牛舞。他既能吹奏芦笙曲,又跳斗牛舞蹈,还能制作牛头、花冠、花衣、花裙等道具和芦笙、芒筒等水族乐器。榕江县举办几届萨玛节,举行各民族传统节目表演,龙承进老师几次带斗牛舞表演队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