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2019年春节,哪里年味浓?哪里过年热闹?当然榕江也在其中。榕江乡村的春节活动多,形式也五花八门,你到榕江,看了一村又想下一寨,叫你应接不暇,流连忘返。
榕江民族成分多,有侗、苗、汉、水、瑶五个民族,民族支系亦多,侗族就有7支,苗族有15支。各民族聚居的区域形成大分散,小交错的格局,文化习俗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在榕江这块神奇的土地,形成了 “出乡十里路,十里不同俗”的地域文化特征。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年节,侗族有侗年节,苗族有苗年节,水族有瓜年节,过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春节都是共同过。在节日期间,是每个民族每个支系的文化集中展现的时期,因此,在榕江乡村春节,活动不断,天天花样,寨寨精彩纷呈。
榕江乡村春节活动一般要从大年初几到十几,无论你走进哪个苗乡侗寨水村,都会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在这乡村,不仅饱览绿村浓荫下的民居,饱览刻下浓浓乡愁的民俗,那些多彩的服饰也让你一饱眼福。在七十二寨和四十八寨侗族村寨,女子穿着仍保持宫廷女子雅韵的服饰;卡寨、高邦、两夫等苗寨女子穿着方块形状拼连组合花纹图案的服饰;空申、空烈等苗寨女子穿着被称为“东方芭蕾舞裙” 的超短裙;滚仲、苗勒、乌吉等苗寨女子穿着史诗般的百鸟衣;脚车、高排、摆贝等苗寨刚是男子穿着百鸟衣……他们在吹芦笙,踩歌堂,跳月的文化广场竞相展示。
各少数民族村寨群众表演的芦笙舞是主打节目,还有苗族表演的木鼓舞、古瓢舞、百兽舞;水族表演的斗牛舞、铜鼓舞;瑶族表演的长鼓舞、舂杵舞等;车江侗族表演的琵琶歌、牛腿琴歌;吴家寨、三盘苗族演奏的嘎林、嘎嘿;苗兰、宰荡侗族演唱的侗族大歌;汉族村寨则进行对唱山歌的表演。在这里的“乡村大舞台”,有民族的,也有融合进来的外来歌舞。舞台就用竹枝树叶打扮,挂彩色气球、彩纸带装饰。芦笙舞简朴明快,有 “芦笙响,脚板痒”的说法,村民几乎个个都能跳,随到随跳,不管客人来自何方,也可加入进去尽情地跳。许多地方举行了姑妈回娘家活动,更有甚者,有的别出心裁,举办了背媳妇在水田里赛跑,在水田里跑得水花溅起,笑声响彻山岗。活动没有什么奖金奖品,也许奖品就是一条毛巾一盒牙膏,大家都很投入,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乐就乐,就图春节热闹开心。
塔石乡党细苗寨,全寨男女老少都参与跳芦笙舞,还展示了苗族非遗技艺,举办了女子蜡染刺绣比赛。在同流水寨,举办的活动达10种,表演了水族特有的芦笙舞、铜鼓舞,农历正月初六,天空下着细雨,600多名远嫁他乡的“姑妈”穿着盛装,担着礼品,拉着长长的队伍冒雨回娘家。
寨蒿镇高扒侗寨,开展了从初二至初五为期4天的活动,来贺歌堂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天在寨边的坪子摆上两百来桌的“乡村团圆饭”,主客共同进餐。同时,举办了高扒侗寨简史展,侗族刺绣艺术作品展,高扒小学人才培养成就展,本土书法家和民间艺人书法雕刻艺术展,以及从本寨走出去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杨秀泽绘画回乡汇报展,国家体操队队员尹德行体操艺术汇报表演。这不仅向家乡群众和客人展示了民俗,还让大家享受了高雅的文化大餐。
各寨吹芦笙踩歌堂,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穿着盛装,扛着芦笙结队而来庆贺,共同联欢。客人到来,寨上要设寨门,客人进寨门要先对歌,等主人唱起祝酒歌,客人喝上拦路酒才能进寨。节日活动,寨上每家每户都自发地来参与,自愿出钱,有钱的人家多出,杀猪宰牛,一起搞集体伙食。无论是哪家来的客人,还是来观赏看热闹的外来客人,每一天都在一起吃着“乡村团圆饭”,即使主人与你素不谋面,主人也会把你当着贵客来接待。客人慷慨要出钱赞助,主人得要回赠一条花带或一双鞋垫。花带是当地女子用线精心编织而成,鞋垫则经女子一针一线打制,这回赠礼品凝聚着对客人美好的祝福和深情的寄语。活动间,主客一起表演;酒席间,主客推杯把盏,畅叙友情。
在榕江的乡村过年,每一个村寨是不一样的体验,注定享受着乡村美美的文化大餐,享受着精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