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邦寨故事多 旅游好地方

发布时间: 2018-12-25   作者: 龙胜洲 吴国熙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黔东南新闻网讯 日前, 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公示中, 天柱县高酿镇邦寨村榜上有名。

  邦寨村,位于天柱县南部,距离县城17.5公里,全村1000多口人。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村落正式成立,邦寨村寨原名不叫邦寨,据传明宣德十年(1435年),明朝为了加强巩固集权统治,在高酿镇老街地建了个练兵场,校场练兵点阅的台上有面大鼓,击鼓练兵时鼓声震响四方,声音一阵接一阵如波涛汹涌推向远方,把远在10里开外邦寨村的农户窗纸拍得啪啪响,震得人耳根发痒,嗡嗡作鸣。侗族人侗话耳朵叫做“卡”,耳根叫作“唝卡”。每当击鼓练兵的声音传来,人们都感到紧张或恐慌,习惯后人们又认为这声音是狐假虎威,于是,声音传来时常叫喊:“哦唝啊,哦唝。” 意思为:“哦,知道了,耳根都听到了,声声入耳了。” 久而久之,邦寨就叫“哦唝”寨。后来,邦寨人因和气、善良、团结,乐于助人,“哦唝”寨又叫邦寨,沿袭至今这个传统村落侗话叫“哦唝”汉话叫“邦寨”。

  邦寨村传统村落,有个门牌“延陵门第”。传说“哦唝邦寨”开村不久,高酿一带有匪患,匪首召集1000余人攻打天柱守御千户所,大明王朝派遣一位姓杨的将军前来围剿,由于路途遥远,尽管日夜兼程,赶至天柱时还是误了征讨时间,匪祸不能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事后,朝廷以征讨不利,欲加问罪,发配杨将军到山村去为老百姓住守家园,杨将军就带着下属来到了“哦唝”寨长亭驻扎下来,开创了杨七自然寨,由于杨将军在家中排行老七,寨子也就命名为杨七自然寨了。

  杨将军为了防此匪患,建造了寨门,日夜派人坚守,若遇生人进寨,首先盘问寨门有几级台阶,回答正确,守门人才开门让进,如若发现异常情形,立即吹响号角,全寨人纷纷拿起武器出征抵御。此门由8根柱子构成,门前门后各设七级台阶,门高3.6米,宽1.2米,内侧装板壁,顶为人字形屋檐,两面倒水,门框上有一块匾额上书“延陵门第”。由于杨将军守寨有方,村民团结,从此“哦唝”寨再也没有匪患,村民安居乐业。

  一位年过九旬的邦寨寨佬说:“我小时候常常到这儿玩耍,那个时候的模样和现在都是这个样子,据说,建造寨门的人留有几句诗藏在门顶上,当时还有修者的姓名与年代,经历多年了,不知碑文置放哪儿了。”

  邦寨村传统村落,曾商贾繁荣。据传,明朝永乐年间,哦唝邦寨寨脚有连片的商铺,约100多家,把整个坝院挤满了。哪时邦寨人口密集众多,十分时鼎盛,住户达1200多户,人口4000有余。寨子美,商贾多,百货齐,周围村寨的群众都往这里赶买卖,集会唱歌娱乐。

  为打造村寨美,邦寨村修桥铺路修井打窖一时兴起。村主任龙耀柱说:“邦寨原有四大水井,灯寨壶一口,寨脚一口,还庵堂下坎有一口,岑横有一口,都从锦屏挂治那边运来条石修建,如今大多还保存着,但多数住户都用自来水,大家少光顾水井,但建传统村落,我们要对这些古迹进行维修,并加以保护。”

  邦寨村不少石桥大都建于清朝中晚期,一块块条石都是从石头之乡锦屏县卦治运来的,当时,从50里之外用人力把石头一块一块地运过来,实属不易啊!

  “听我爷爷说,山路遥远对村民来说算不了什么,哪时,大家同心协力,打造乡村,人人出工出力修路架桥历时10多年哩,抬石头,50里山路上排成长龙,上坡下坡如蚂蚁搬树,一步一喊声,‘嗨哟、嗨哟……’声震山岳,那场面壮观、感人呀!”

  邦寨寨佬说着,为先辈的壮举而高兴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