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亮司苗寨
黔东南新闻网讯 走进亮司千户苗寨,古风扑面,如同翻阅一本神秘厚重的古书……
亮司是锦屏县最大的村寨,位于锦屏县城南部,坐落在敦寨大坝,现有1020户4200人,素有“黔东第一苗寨”之称,是贵州省典型的坝区千户苗寨。元代在此设长官司,一直延续到清末,朝廷颁发的土司官铜印至今仍在。
亮司古典建筑、文物古迹较多。有阅尽百年风雨的街亭,绳痕寸许的古井,长虹卧波的万元桥,规模宏大的龙氏宗祠,矗立于东门的文昌阁,亮江沿线最大的书院二樟堂,峻挺寨边的千年古桂等见证着文化底蕴的神奇和厚重。
亮司寨内人口稠密,然规划布局堪称奇迹。房舍、街巷、亭榭、水沟、池塘无处不当,你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庐舍多为两层杉木楼房,宅基较宽的设有门楼,上书第号。街道布局工整,大小主次分明,街头巷尾建有凉亭门楼。主街道从寨头至寨尾弯弯曲曲总长1.5公里,宽3.2米。小街巷数十条枝分两边,均以白方石铺中,鹅卵石镶边,把整个寨子划为若干住宅区,如曲子湾、八家巷、大字街、店子街、沟边街等,主要街道边均开有宽2米深1.5米的沟渠并将溪水引入寨中,然后分流到各家各户门前。
寨中各条小街均按一定距离凿吊井、开水塘数十口。塘植莲藕,水以防火,莲供观赏,藕可食用。吊井呈圆柱状,井深6米左右,井边以扇形白色方石自山而下围砌,井口如瓶颈,用一巨石凿成圆圈,内径65厘米,外径80厘米,高出井台一尺,内壁凿纵痕40余条,深达二寸,岁月留痕,随处可觅。
万元桥修建于嘉庆五年(1800),由地方官绅百姓捐银捐料合力修建,横跨于寨北亮江河上,桥长40丈,菱形石墩9座,两岸月台,桥面有亭廊49间,全用当地优质青石和优质杉木修建,是亮江及清水江流域规模最宏大的古代桥梁。然于同治元年(1862)被洪水冲垮,现存纪念碑四块。此后至1988年百余年间,亮司人用木墩架桥,一步三摇,且年年夏季被水冲毁,秋后复架,直至1989年改建为雄伟壮观的现代石拱桥。
龙氏宗祠建在亮寨下街,乾隆五十四年(1789)修建,占地1500平方米,设内外寝厅各5间,左右厢房各3间,厅前“伟绩丹心”坊一座,门前月池一口,池外甬墙一堵,四周36丈,有左右辕门。
亮司文昌阁,为亮寨总门,紧挨龙氏宗祠,是亮司苗寨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662年,楼高14米共4层,占地50平方米。文昌阁上挂有钟鼓,村中有重大事,鸣之以警示或召人。当地文士撰《文昌阁序》:“阁临江渚,巍然为司治后峙,登而望,当前则远山近岫出没隐现,皆有奔赴欲前之象,其后重冈连阜,又若洪水滔天迭浪层波而未有极也”。其奇伟瑰丽之象,由此可见一斑。
二樟堂佛寺,在亮寨总门右侧,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族人士弦诵之所,曾为亮寨最早的学堂之一,名为“双樟书院”,有讲堂3间,斋房3间,占地200平方米。
寨边耸屹着一棵伟岸、峻挺,村里没有人能说得出准确年龄的古老桂花树,树龄约五六百年。需3人才能将树干合抱的桂花树枝繁叶茂,风姿飘逸,酷似一把张开的天然巨伞。每年花开二度,半黄半白,故称“金银桂”。七八月份花盛开时,在数里之外香气扑鼻,令人欲醉。
亮司 千户苗寨整体寨貌的壮观与和谐,它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风光传承至今,情系天下众生。
亮司千户苗寨寨中街巷纵横、门庭古朴、屋宇典雅,排列有序、错落有致,沿江岸绵延长达5里。清澈见底的亮江河从村寨轻盈萦绕而过;寨前寨后阡陌纵横,平畴万亩,稻田依依。在这里,浅吟低唱的亮江河、意境高远的古诗画雕刻、清脆婉转的苗歌、典雅庄严的祠庙楼阁,堂皇的高宅大院、素雅的虹桥流水,十分自然又温柔和谐地相遇在一起,构成一幅永远被人称道的图画。没有太多的喧哗与浓墨重彩,犹如清水中的芙蓉自然朴素,清丽淡雅。是一座宁静而朴素的古村落,一派温馨而美好的田园风光,更是人们慰藉心灵疲惫的家园。
这里山川秀丽,蕴藏丰富,物产颇多。村寨北面的蚂蟥山和东面的高米化海拔均千米以上,横亘数十里,千山万壑,林木丰茂,郁郁葱葱,天然形成绿色的屏障。南面是丘陵和坝区,地势平缓,有数千公顷稻田和果园。还有构造复杂的20多个溶洞,洞内景物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气象万千,仿佛进入神话世界。西面是全省最大的农业观光园,观光园重点围绕水稻、蔬菜、水果、油茶、畜禽和旅游六大产业,形成“点线串联、景多面广”的“多彩田园”大格局。春天,花开遍野,蜂蝶欢游,缤纷灿烂;秋梨冬橘,硕果累累,形成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无不给人一种忘情享受的欲望。
品味亮司,民风质朴,寨风淳正,文化底蕴深厚。亮司千户苗寨是值得人一去再去的地方。它像一帧古卷需要人细细咀嚼,但是,它更像是一种寄托,是安顿心灵现代诗意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