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用心造就蜡花梦——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传承人吴玖兰

发布时间: 2018-11-12   作者: 康莉 王道东 杨光洪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黔东南新闻网讯 榕江县的乌吉村是一个移民新村,村里的妇女们大多掌握着蜡染技艺。以前,大家制作蜡染一般为自用,各做各的,很少交流。如今,村子里成立了蜡染工艺协会,妇女们一起交流学习、创作产品,并凭着蜡染技艺,逐渐走上了增收脱贫的致富路子。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传承人吴玖兰,就是乌吉村的一名蜡染工艺师,她以蜡染技艺为基础,从事苗族服饰加工。11月6日,记者专程来到位于乌吉村的玖兰蜡染加工坊,采访吴玖兰。

  吴玖兰自幼跟着外婆、母亲纺纱织布学做蜡染,长大后嫁到了乌吉村。由于生活环境所迫,在家制作蜡染成了她整个家庭的一项重要生活来源。

  “农闲季节或早晚时刻在家绘制蜡染,也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吴玖兰告诉记者,以前觉得绘制蜡染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是想到能挣钱补贴家用,就充满了力量。

  回想起第一次拿着蜡染产品去凯里卖的情景,吴玖兰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们这里到凯里还没有高速公路,天不亮就带着蜡染服饰赶上最早的班车出发了,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才到凯里。”吴玖兰说。

  来到凯里的她,与其他人一样把自己做的蜡染服饰摆放在地上,供顾客挑选。由于是第一次销售,能不能卖出去,吴玖兰心里并没有多大底,也不抱太大的期望,但没想到,那天,一件蜡染衣服就卖了300元,拿去的蜡染服饰全卖完了,挣了一千多块钱,让她心里乐开了花。

  从来没有读过书的吴玖兰发现自己通过蜡染这项传统手艺,能够挣到钱,减轻家里的负担,让她开始下定决心要把蜡染当成事业做好。

  采访空隙,吴玖兰给记者展示了她绘制蜡染的过程。一张小板凳、一块不固定的桌板、一把蜡刀,就是她绘制蜡染的全部工具,也是她每天的日常工作状态。

  她绘制蜡染的桌板,很有特色,不仅不固定,且只是搭在一张塑胶凳子上,但就是这样随意的一搭,内里却蕴含着学问。

  “桌板固定的话,蜡刀绘制的时候方向不好控制,所以要用手转动桌板,才方便。蜡刀不像一般的笔那么柔软,长期握在手里,手指会僵硬。由于整天低着头,颈椎病也好多年了,就是你们说的职业病吧……”吴玖兰告诉了记者蜡染绘制中的一些难点,看着她常年如一日用自己最满意的状态从事蜡染创作的认真模样,却忽视了自己身体上的不适,也许这就是传统手工艺人的心灵坚守。

  吴玖兰绘制蜡染可以做到:画线不用直尺,画圆不用圆规,绘制的花鸟鱼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虽然吴玖兰从来不觉得自己做的蜡染有多优秀,但在旁人眼中她就是乌吉村的蜡染能手。

  2009年,吴玖兰代表榕江县的能工巧匠参加多彩贵州“二赛一会”,获黔东南赛区蜡染类二等奖,全省蜡染类三等奖。这是吴玖兰第一次参加比赛,至今她都觉得参赛的经历就像是一场梦。

  “我问他们是不是搞错了,为什么选我去参加比赛。”吴玖兰笑着告诉记者,当时县里的工作人员来到乌吉村,从各家收集蜡染作品,择优选择,拿去参赛,吴玖兰的作品也是其中之一。

  过了段时间,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吴玖兰家,告诉她中选了,并且有去省城参加比赛的资格,她觉得是在开玩笑,没有当真。

  就是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一次参赛,让吴玖兰的蜡染事业有了新的起色。在赛场上,吴玖兰不仅见到了各种优秀的蜡染能手,也与从事蜡染经营的客商有了深入接触,甚至合作。

  “现在,我手上做的,是正在赶制的100张蜡染订单,就是之前参赛时候认识的一位丹寨老板订购的,这几年我们一直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吴玖兰说,“每年都有客商找上门来订货,有些是从电视上看见知道我的,有些是大家介绍来的,他们都是对我的蜡染产品十分信任的人。”

  口碑越来越好,订单日渐增多,给了吴玖兰更大的施展空间。2013年,吴玖兰成立了“玖兰蜡染加工坊”。她说:“我带领了村里的8个姐妹一起做,主要经营蜡染、刺绣、民族旅游产品制作和销售,也开展蜡染、刺绣学员的指导培训等业务,年收入达8万多元。”

  不光开作坊、做产业,近年来,吴玖兰还谨记非遗传人的责任,免费帮助周边村寨的妇女提升蜡染技艺水平,分发订单帮助她们增收。

  “县非遗中心和当地政府一直都很重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除了大力宣传,也在经营上给予我们很多支持和帮助。只要我们用心做好蜡染产品,我们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吴玖兰对未来前景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