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让文物“活”起来——国家文物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现场会在黎平县召开

发布时间: 2018-11-05   作者: 姚进忠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与会代表专家考察肇兴民族银饰

  黔东南新闻网讯 10月30日,为期四天的国家文物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在我州 黎平县肇兴侗寨开幕。

  来自国家文物局及国家相关单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0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进行发言,国家相关部委就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作了发言,安徽、福建、贵州、广东、浙江、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省份(组织)代表就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典型做法进行了交流发言,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作重要报告。

  宋新潮就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背景机遇、工作开展情况、保护活化利用的建议等方面作了有深度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对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出台的政策、制度、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折射出党中央对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从扶贫、乡村振兴、文物调查、文物拯救,古村落整体提升、价值评判、安全保护、环境改善、培训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道出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大意义。

  据悉,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传统村落文物保护资金13.2亿元,首批51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项目已基本完成,第二批100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正在推进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使传统村落中的传统民居保存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对于促进传统居民的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黎盛翔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重要举措。采取现场会的形式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总结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推广有指导借鉴作用的示范案例,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贵州省有600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落,1800多个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54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总量的13.1%,位列全国第二。贵州有10个传统村落列入“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其中,黎平县有地扪村、肇兴中寨村。

  黔东南州有中国传统村落309个,占全国4153个的7.44%,占贵州省545个的56.70%,位居全国地州市级第一,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保存最为完好、最具特色的地区。

  谈到贵州省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方面,有关专家指出:贵州确实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的地域、文化、民族和生态条件的可持发展的路径,尤其是在黎平的地扪村、榕江的大利村,他们采用的生态博物馆保护的理念,引进了乡村文化景观的理论方法,从乡村价值研究角度出发,结合社区,引入了乡贤,融合社会力量,做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且贵州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方面,保留了原驻居民的生活状态,这确实难得,要避免传统村落景区化,留住乡愁,同时应多种产业相结合,多形式增加文化价值。

  与会代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了畅谈,强调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不仅是保护传统农业村落遗址,也是唤醒现代文明和加深乡愁的记忆,都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在传统农业工业性的同时也是在挖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以期通过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达到尊重自然、尊重山水和谐,在保护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是保护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前往黎平肇兴侗寨、堂安村、地扪村,榕江县的大利村进行了现场参观考察。参会代表在肇兴侗寨体验了寨门迎宾,参观了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参观肇兴侗寨鼓楼;漫步在堂安侗寨,参观了专家工作站、堂安信息中心、堂安鼓楼,观古瓢井、戏台、萨坛、堂安梯田;在地扪侗寨观“千三”鼓楼、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在肇兴侗寨,还观看侗族音画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