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巧手剪出幸福来——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传承人姜文英

发布时间: 2018-06-25   作者: 杨光洪 康莉 王道东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剪纸传承人姜文英

  黔东南新闻网讯 有这样一本纪念册:封面之上,书着“魅力中国 闪耀世界”大字,下方则印有“美国集邮集团 法国集邮 荷兰集邮 比利时集邮联合发行”字样。纪念册制作精致、图文精美,搁在手上,格外沉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传承人姜文英就有一本这样的纪念册,封面上“魅力中国 闪耀世界”的大字下,印有一排小字:中国艺术名家姜文英世界邮票首发纪念封。

  这纪念册有个来历:“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在此背景下,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在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等机构支持下,发起魅力中国 闪耀世界·中国文化海外推广工程暨中国艺术名家世界邮票全球首发活动。姜文英入选“一带一路”文化名片——中国艺术名家世界邮票人物,从而获得自己专属的珍藏纪念册。

  觅至臻,当心怀至诚。6月15日,记者前往姜文英的家乡剑河县,沿着她工作生活的轨迹,寻访她别样的精彩故事。

  姜文英其实早已名声在外,还曾多次被媒体聚焦。记者想当然地认为,她应是头顶荣光,不易采访。然而见到她的第一面,便完全打消了这种顾虑,并为她朴实的风采、坚守的韧劲所吸引。

  姜文英所谈,述生活点滴多过讲剪纸技艺。她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盒子,说:“里面都是这么多年来,剪纸用过的剪刀,算是我的工具箱。”

  这盒子小而巧,里面整整齐齐放满“张小泉”牌剪纸刀,由于长期使用,大多数剪刀柄都被磨得锃亮发光。其中有几把,刃口带锈,略显陈旧,似乎不应放在其中。记者询问其故,姜文英说:“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剪刀,现在虽然不大用,但舍不得丢。”

  一个装剪刀的盒子,凸显其人,更无声地叙说着姜文英剪纸的历程。

  “剪纸是祖上传下来的,那时的规矩是传女不传男,我的姥姥和母亲都熟练这门手艺。”讲起过去的事,姜文英谈兴浓、话匣开。

  在其记忆里,她6岁就开始跟着姥姥和母亲学习剪纸这门手艺,从12岁独立完成自己的第一幅剪纸作品算起,至今,已从事剪纸30多年。

  “小时候,家里穷,剪纸更多是为了生活。”忆及当初,姜文英略带伤感。

  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8岁那年,家里起新木房,需要瓦来遮顶。父亲就去和一个卖瓦的老板借了一些,打算把猪卖了,偿还买瓦的钱。哪想到,猪得病死了,还不了债。那老板扬言,如果过期不还,就要把我们家的房瓦给掀了。”

  “没办法,我的姥姥和母亲只好去卖剪纸,背着、拉着我们几个年幼的孩子,走村串寨去卖,卖了有一个多星期。那时收的大多是五分钱的硬币,我们叫那作‘大五’,卖得满满一袋。我们就用这个钱偿还了买瓦的债。”姜文英说。

  过往有酸楚,但更多的是有欣喜。12岁那年,姜文英独立完成了她的第一幅剪纸作品《姜央射日月》,受到当时供职于州文学艺术研究所、《民族民间艺术瑰宝:苗族剪纸》一书作者——钟涛的赞赏。

  “成家后,我拼命做剪纸。夏天蚊子多,就等孩子睡着后,躲在蚊帐里剪。主要是拿去卖。当时,我的母亲在集市上摆了个摊。她手艺好,买的人很多,能挣到钱。起初,她和我合作,在摊面上给我留一个角,放我的剪纸。她名气比较大,大家都先买她的,我剪的没人问,一天下来只卖得2块5毛钱。我也不太服气,自己去租了个摊,全摆自己剪的,那次卖下来,比我母亲多。”忆起这事,姜文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算起来,我剪纸有三十多年了,但真正拼命剪也就25年左右。一路下来,手也有毛病,剪多了,右手容易发僵。”姜文英说,“做这个,哭过、累过、也笑过。”

  但为何还一直坚持,直至今日,仍没丢下这门手艺?

  姜文英说:“小时候,逢到赶集,我母亲总把剪纸放在一个大篮子里,拿去集市上卖。回来后,篮子里总装满了好吃的。那时我年纪小,分辨不清,总去要那篮子。现在我母亲常对我说,你做剪纸,小时候就命中注定了,因为那时候你就只想要那篮子不要其他东西。”姜文英说这话,倒不像是认命,更多的是一种坦然接受。

  “我兄弟姊妹多,没有坚持下来的,都丢了剪纸干其他挣钱的活路去了,现在家里做剪纸的,也就剩我一个人了。”姜文英说。

  问起她当前现状,是否好过以前。她说:“那肯定比以前好,凭着这门手艺,基本可以衣食无忧。”

  个人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的同时,在当地政府帮助支持下,她还花10万元注册了小微企业——剑河县苗族剪纸艺术苑,与40余名绣娘联手创业,其中不乏贫困户。

剪纸作品

  2015年6月,剑河县苗族剪纸艺术苑与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订单一来,我先剪出花纹样板,然后交给绣娘依样刺绣。”姜文英说,“除了接订单,我们也把产品放到集市上去卖,甚至拿去参加有关展览活动。今年6月13日,我们刚卖了一批产品,售得14500余元,大多分给了绣娘。”

  2017年9月,应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邀请,姜文英以贵州省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员身份赴台,传播非遗文化,为两岸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姜文英珍藏着一本厚厚的剪纸作品集,锁在柜子里,在记者请求下,她取了出来。这些剪纸虽已泛黄,但张张精巧、细腻,展现出剪纸人的精湛技艺。她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很宝贵!”而那本精美的纪念册,她则随性地放在抽屉里。两者在她心中的分量,一目了然。

  “现在,我的愿望和目标就是: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传习所,把这些宝贝留给更多年轻人,让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姜文英说。

  用一份坚守,成就了不凡;用一双巧手,剪出了幸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传承人,姜文英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