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以场为家 以林为业—— 锦屏县国有林场的护林“娘子军

发布时间: 2024-03-12   作者: 余天英 陆琇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侯丽

  在常人眼中,护林员这样需要爬山涉水、披荆斩棘的工作应该都是由体力强盛、胆子较大的男子来担任,然而,在锦屏县国有林场,充当这个角色的却是一群“弱女子”。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以其顽强的毅力和女性特有的耐心、耐力成为这片郁郁苍苍的森林的守护神。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午餐之后,继续巡林。


  “大家把宣传标语拿去张贴到显眼的位置,如果有进山人员,要向他们宣传防火知识,看到地块冒烟的要制止,大家分块巡逻、巡护。”刚结束的锦屏县国有林场2024年度春季森林防火再部署会后,这支女子护林队的队长王红平就赶忙交待队员上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分发宣传横幅、标语等。

  一身巡护服、一双劳保鞋,带上宣传横幅、拿上镰刀、背着干粮和水……收拾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后,队长王红平和队友们进山,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我们这一代人还算遇到条件好了,母亲们的那一代人是参与创建林场的,当时没有水电、交通不方便,很多时候都是住在山上,生活特别艰苦。”王红平告诉记者,龙艳、张俊云她们三人于1988年毕业黔东南州森工技校之后,分配到锦屏县国有林场工作直到现在。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的工作林区一角。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员领取森林防火宣传资料。

锦屏县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培训。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正在捆绑防火宣传标语。


  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这是护林人的铮铮誓言。这支女子护林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守护林场,早已经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现在的女子护林队有6名队员,每天上午8点钟就开始上山巡护,查看有没有野外用火和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向周边的群众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及时制止烧草积肥的现象等。”王红平说,她们每天巡护路途短则十几公里,长则二三十公里,跑遍了每个山头、每条小沟,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小的隐患点。

  “哪有女子不爱美,但在责任面前,我们顾不得这些,因为护林工作总得有人来做,何况我们的家人几乎也是在林业部门工作,大家相互之间都能理解对方的艰辛和无奈。”常年在山区密林工作,紫外线日复一日地雕刻着王红平和队友们的容颜。尽管她们戴着帽子或是围着纱巾,但每个人的脸和手还是被风吹得黑红,脸上也晒出了雀斑。

  “我们几个最怕就是遇到蛇,所以都是两个人为一组去巡护,相互有个照应。”“现在有讯号通电话了方便,以前没有移动电话,有时候遇到危险了,只能靠自救。”“我54岁,护林36年;我53岁,护林36年;我54岁,护林4年了……”我们跟随着王红平和队员们去巡林一上午,直到中午一点半,大家才聚拢过来一起分享干粮吃午餐,慢慢分享他们的护林故事。

  “队长她们是跟着父母坚守在这片林子,而我和翠莲姐是怀着对林业情怀,对丈夫坚守林业工作的意念,参加护林,我们在悲伤中来到这片森林,现在找到了他们曾经工作的足迹,我们会一直守护好林子……”闲聊中,龙立梅告诉记者,她和姚翠莲的先生之前也是在林业部门工作,但是在脱贫攻坚期间由于工作过度劳累,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她们俩选择来当护林员。

  “看着这片山一年比一年绿,草也一年比一年茂盛,心里很有成就感,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已经参加护林工作36年的龙艳深情地说,这片林地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草一木都是在自己的见证下成长起来的,只要一天还在这个岗位上,就要一直管护下去。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巡林途中。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巡林途中。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员向进入林区人员喊话、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员向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群发送动态.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员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调查。

锦屏县国有林场女子护林队员正在午餐休息。


  在黔东南地区,每年的10月1日到第二年的5月31日是重要防火期。多年来,女子护林员早已经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在防火值守点轮流值班,做好进山出山车辆和人员信息登记,在高火险区域死看硬守、巡回检查,对林区发生的异常情况早发现,快速处置,杜绝野外违规用火、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发生,是她们重要而艰巨的使命。

  锦屏县国有林场林地占地面积2.1万亩,为了护林队遇到险情该如何处置,该场都定期组织女子护林队开展森林防火灭火器材等设备的使用培训。“现在周边林子的树越长越高,河水越来越清澈,林中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饱含着女子护林员的奉献。”副场长龙跃说。

  30多年来,女子护林队在日常巡护、森林防火、制止盗伐、普法宣传、资源调查、病虫防治、保护生态等方面,尽职尽责,她们舍小家、顾大家,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绿色林海奉献着。正如她们所说:“以场为家,以林为业,用林业人的执着和热情,一辈一辈传承下去,共同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