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各地不断探索“合约食堂+”模式,将简单的办酒场所转化为集村民议事、调解纠纷、政策学习、开展文化活动的综合场所。如雷山县依托国企平台,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办“合约食堂”,制定“合约菜谱”,既解决搬迁群众在县城酒店办酒费用高昂、回村办酒不方便的难题,平时还为安置点就业群众、快递小哥等提供经济餐,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搬迁安置点。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涉及千家万户,是当下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际上,绝大多数民众都不喜欢大操大办,但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广为民众所诟病的风俗,又没有谁敢第一个站出来加以抵制,这里面既有面子问题,也有从众心理问题。黔东南州推出村“合约食堂”后,群众推选乡贤人士等成立“寨管委”,负责“合约食堂”管理和运行维护,村两委对每场酒席安排专人监督,村居红白理事会按照本村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章程,对用什么样的烟酒、多少个荤素菜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确保“光盘”的同时,保证足量供应。从面打破了村民原有的心理障碍。有了“规章”的约束,村民们不再攀比也不能攀比,节俭办宴不但不丢面子,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当下之所以婚丧攀比之风严重,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场面越大越有面子。婚丧请客已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人们沽名钓誉、谋取利益的平台,而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合约食堂”成了与长期形成的婚丧大操大办之风进行博弈的工具。既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也帮助村民转变观念,减少攀比浪费,倡导了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扭转的却是长期形成的固有观念。这样一来,不管是富裕的还是贫困的,都逐渐认可了“合约食堂”。从而使村里的所有人不再有贵贱和高低之分,形成了团结、友好、和睦的良好氛围。因此,“合约食堂”值得推广,希望其他地方能借鉴黔东南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