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黔东南:追青逐绿 林下生金

发布时间: 2024-02-19   作者: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雷刚

011.jpg

施秉县牛大场镇太子参基地。钱仕豪 摄

012.jpg

黎平县龙形社区兰溪谷食用菌种植基地林下竹荪喜获丰收。赵光忠 摄

013.jpg

锦屏县新化乡新化所村油茶基地晒油茶。李必祥 摄

014.jpg

榕江县推进林下草珊瑚全产业链式发展。 (黔东南州林业局供图)

创建国家级林下示范基地8个、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州累计开发单株碳汇林占全省70.44%……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彰显着黔东南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信念与决心。

一直以来,黔东南州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全面深入挖掘“生态新潜力”,积极探索自身特色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以油茶种植、林下经济等为抓手,扎实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地的绿色崛起新路,绘就了林下经济“富绿共赢”的锦绣画卷。

抓优势精规划 林下产业遍地开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

黔东南州的“三山”之麓,“三江”之畔,处处层峦叠嶂、碧波万顷、硕果盈枝;山水之间、只此青绿,沉淀时光、蕴藏“森”机、流淌“金银”。

作为全国重要的南方集体林区之一,黔东南州林地面积3540万亩,森林面积3228万亩,森林覆盖率69.63%,森林蓄积量2.2亿立方米,均居全省第一,激活了“生态之州”锦绣黔东南的“绿色引擎”。

如何利用好资源优势,拓宽“两山”之间的转化通道?

黔东南州分别成立林下经济、油茶产业、国储林项目建设、林业碳汇开发领导小组,组建州、县两级工作专班,以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农林产品基地为目标,精心规划、着力发展以林菌、林鸡、林蜂、林药四大产业为重点的林下产业。

同时,黔东南州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下经济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发布《黔东南州油茶总则》等油茶州级地方标准共18项,以及《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等11项地方林下经济标准,构建了林下重点发展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监管体系和新型经济林及林下经济标准体系,不断为科技服务林业产业提供指导。

其中,通过制定《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重点打造锦屏、黎平、天柱、从江等8个油茶产业县;2023年以来,黔东南州油茶种植面积达166万亩,经营主体达17万余个,全产业链产值达39.66亿元。

林下产业遍地开花、林下经济硕果累累。2023年以来,黔东南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累计达743.14万亩,经营主体达1.9万个,全产业链产值累计达139.33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其中,主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96万亩,产值达25.54亿元,而种植面积上万亩的有天麻、茯苓、黄精、淫羊藿等14个林药单品。

育主体建基地 示范引领促发展

春节前夕,施秉县牛大场镇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群众忙碌的身影,新一轮的太子参种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我们的既定目标是6万亩,今年1月份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种植。”牛大场镇党委副书记石正伟说。

据介绍,2022年7月,集门店、包装、冷库等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地交易中心“施秉太子参牛大场交易中心”建成开市,年交易量(干品)达6000吨,占全国交易量的70%左右,不仅填补了施秉县中药材市场的空白,还对扩大施秉太子参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聚焦良种培育、产业布局、主体培育、载体搭建,施秉县采取“‘百千万’示范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等方式,不断提高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益,扎实推动林下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施秉县建成200亩以上规模的集中连片太子参生产基地12个,从事太子参种植、收购、加工的企业有30余家,其中初加工企业5家,深加工企业1家。2023年,该县累计完成林下太子参种植3.72万亩、林下天麻0.8万亩、林下魔芋种植1.2万亩,其他林下中药材种植0.5万亩。

这是黔东南州育主体、建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力促林下产业实现“接二连三”发展的有益探索。

黔东南州通过“国储林+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林下经济”等模式,大力建设集中连片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引导经营主体利用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矮秆作物等。

同时,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行业领军型企业、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思路,通过培育壮大一批、招商引进一批、转型发展一批等方式,先后引进和培育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下经济和油茶加工龙头企业101家,在其引领带动下,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及林下经济产业链条由初级加工向医药、食品、日用品等多个领域的延伸产品开发,精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逐步提高。

作为油茶生产大县,黎平县探索油茶“村推户管”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建成百亩以上油茶良种种植示范基地130个,312个行政村种植油茶面积达43.4万亩,实现综合产值8亿元,受益农户5.4万户。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已建成和在建百亩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256个,其中百亩以上“国储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个、国家级林下示范基地8个,而国储林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集约人工林栽培三种类型分别建立1000亩以上科技示范点28个。

强支撑惠民生 添绿增收两相宜

青山披绿、林下掘金。

在天柱县邦洞街道龙章油茶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郁郁葱葱的油茶树上,雪白的油茶花竞相开放,成为冬日里难得一见的繁花美景;在榕江县水尾乡的密林之间,漫山遍野的草珊瑚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的“红精灵”散发出扑鼻清香;在黎平县德顺乡的竹业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打包竹筷、竹签,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

时下,黔东南州的城乡之间,一幅幅林下产业“惠民图”徐徐铺开,实现了“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共赢。

抢抓发展机遇,用好用活政策。2023年,黔东南州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资金保障,通过引入社会和金融资本、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国储林项目资金共16.65亿元投入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全力助推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利用国储林项目资金新建油茶基地5.32万亩、低改8.5万亩、抚育1.97万亩。

同时,加强与中林科院亚林所、贵州大学、省林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构建“专家+基地”技术支撑模式、“一企一顾问”“一基地一专家”服务机制,扎实推进油茶良种基地建设。黔东南州油茶育苗企业达26家,年培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嫁接容器苗3500万株,年出圃两年生以上油茶优质苗1800万株。

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储林+”,完成国储林+杉木、马尾松大径级用材林、乡土珍贵用材培育74万亩,发展国储林+油茶基地建设6.20万亩、国储林+林下经济7.41万亩;并在黎平县成立中林集团子公司,分期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240万亩。

为加强与林业碳汇开发企业合作,黔东南州还积极组织林农参与、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累计开发单株碳汇林木294.95万株,占全省70.44%;并在贵州银行剑河支行挂牌成立贵州首个“碳汇交易结算点”,剑河县还率先制发了黔东南州第一张林业碳票,成功获得1000万元的碳汇交易项目授信流动资金贷款。

点绿成金,生态富民。目前,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已累计带动38.79万户93.29万人增收;其中,油茶全产业链有效带动群众1.57万户4.72万人。

追青逐绿山水,锦绣黔东南丰景美。站在新的起点,黔东南州将开启新篇章、新征程,持续守好“绿水青山”、巧挖“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牢坚实基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