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岁开始学种田,今年60岁的王培军种田种了半个多世纪。
王培军的家,就住在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里。这里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加车村,是我省唯一以稻田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面积903.5公顷。
2月1日,正值腊月农闲时节,记者在加榜梯田看到,田里的稻子早已收割完,青山环绕下,层层错落的梯田露出了一湾湾明亮的水,水面仿佛一张张形状各异的明镜似的,在大地铺展开来,裹着一丝冷气的微风吹过,云雾蒸腾的画面如梦如幻。
“坚持山泉水灌溉,不撒化肥农药,农家底肥从山上挑到山脚的田里,将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事活动因地制宜地加以应用……”王培军相信,千百年来,老一辈人祖传下来的种田方法,不仅天然原生态,还蕴含着农家人最朴素的智慧。
“一亩稻禾十里香,一家蒸饭全寨香。”加车村党支部书记王小楼说,加榜乡拥有悠久的稻米种植历史,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其稻米品种的独特性,对冷、阴、烂、锈田的适应性极强。
“冬季,水能养田,防止田埂干裂,还能养鱼。”望着顺山势排开的梯田,王小楼向记者介绍,现在的梯田里正藏着不少稻花鱼呢。
正是这种特有的人工农田湿地景观和农耕文化保护价值,使得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为数不多以梯田形式存在的重要人工湿地。
从江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主任申银华介绍,加榜梯田海拔高度从380米到1467米,山高、坡陡、谷深。公园共有蕨类植物21科27属33种(含栽培种及变种),种子植物93科252属334种,湿地公园内有3种兽类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5种鸟类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构成了“山地—森林—村庄—梯田—河流”一体化复合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覆盖加榜乡周边村寨600余户、2800余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散落在田间的苗家吊脚楼,犹如一个个生态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向世人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加榜梯田旖旎的自然风光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2023年,当地引进贵州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旗下的贵州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
加榜梯田由此变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不仅修建2.2公里长的游客步道,还搭建了6个梯田观景平台。从去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已接待游客11.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
曾常年在外省打工的王小楼,抓住家乡生态旅游的“商机”,大胆贷款创业,在村里海拔最高的螺蛳梯田观景台旁,打造了20间客房的民宿小店——万隆庄,每年增收20至80万元。
“除了住宿,我们还邀请客人到田里抓鱼,体验农耕文化。”王小楼说,去年仅抓鱼这一项活动,就有3000多元的创收。
“梯田造在山间,山林涵养水源,山涧流灌梯田;田坎边坡割草,牛圈上坡沤肥,就近施肥培土……”从江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明学说,加榜梯田的复合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既为百姓提供生存所需,又能防止环境污染,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近期,景区还推出“我在加榜有良田”活动,游客可以在领种的梯田里种稻放鱼养鸭,体验古老的农耕文化,还可以收获绿色农产品。
将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融合,贵州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贵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