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越来越临近,连日来,天柱县邦洞街道西安村的刘菊兰一家人也越发忙碌,做糍粑、熏腊肉……装货、发货,每天周而复始。
刘菊兰是西安村致富带头人,她是村里最先把糍粑、腊肉、灰碱粑、甜酒等农特产品推向市场的村民之一。从最开始的挑着担子赶乡场,到成立西安村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再到现在的线上线下同销售,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随着西安村农特产品名声越来越响亮,不仅订单满满,还有好多顾客直接上门提货。
刘菊兰(右)给打包好的糍粑称重
从深圳回来过年的欧阳桂花以前就最爱吃刘菊兰家的三月粑,平时在深圳的时候,也都会打电话联系刘菊兰,让她给自己邮寄粑粑过去。这次刚回到家,就立即来购买刘菊兰家的糍粑去过年。欧阳桂花说,吃着才做出来的糍粑,让她又感受到了农村特有的浓浓年味。
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农家制作的糍粑、甜酒、腊肉、香肠、灰碱粑这些农特产品,并不只是一道普通的食品,而是人们寻求的那份儿时记忆,那份浓浓年味儿,而这些特色美食也成了西安村村民们增收致富、走上小康的“制胜法宝”。
刘菊兰在整理腊肉
近年来,西安村把农特产品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打造,在刘菊兰等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村里有10多户人家加入到制作、售卖农特产品的行列之中。每年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西安村的农特产品都非常抢手。过年期间这一个月,仅刘菊兰一家消耗的糯米预计就将超过10吨,她家生意最好时一天毛收入超过一万元。
“过年这段时间,我们的糍粑、灰碱粑、腊肉、甜酒这些农特产品都是供不应求的,线上线下都非常好卖,做都做不快。累是累了点,但收入可观,我们的生活也得到改善,还是挺开心的。”刘菊兰乐呵呵地说。
刘菊兰在舀甜酒
年关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西安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