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石香羊”亮相贵州“村超”。潘邵平 摄
榕江县车江大坝蔬菜大棚里,农民将采收的黄瓜装筐。杨成利 摄
近日,榕江县塔石乡乔央村正组织对农户散养的“塔石香羊”长势情况进行走访登记,准备交付一批香羊集中运送至广东省佛山市。2023年,该村与佛山市民营企业达成“认领”合作,全年认领香羊超过600只,年收入50余万元。
“‘塔石香羊’是我们本地羊种,口感好,膻味轻,深受广东消费者的欢迎。这两年广东佛山南海区帮扶榕江县,我们借助帮扶机制和‘桥头堡’优势,以及‘村超’火爆带来的机遇,推行了‘认领’模式,目前销量还不错。”乔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盘应海表示,与企业签订“小羊羔认购”协议,他们认购羊只、付好定金,养殖场或农户帮养长大后,再按价格交付企业。目前,该模式还吸引江苏、福建等地企业到村实地考察并达成了合作,“认领”数量还在持续上升。
作为贵州南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和“前沿哨”,榕江县立足绚丽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和富有山地特色的农产品优势,辐射带动群众进行“塔石香羊”、小香鸡、月亮山香猪等特色养殖和榕江西瓜、锡利贡米、七彩古稻等特色种植,并在贵广高铁“大动脉”的驱动下,当地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在榕江县塔石乡同流水寨,水族妇女陆朝娇也带着一支“土布”制作队伍,六七人忙着染布、晾晒等,老房屋变成了特色工坊。
“去年,我们组织水族啦啦队走进‘村超’赛场,让全世界看到水族服饰、水书等水族文化,我自己手工制作的植物染布料比较吸引游客,现在订单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广东、香港这边订单较多。”水族手工艺人陆朝娇说。
陆朝娇从小学习织布、染布,以前都是自己生产、自己使用,自给自足。近年来国家实行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吸引很多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到村体验民族文化,给她带来了启发。于是借势将民族特色手工艺变为特色“商品”,主动承接布料“订单式”生产,创新对“土布”的印染、扎染、蜡染等手法,不仅解决部分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问题,“老土布”还畅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抢手货”,甚至远销欧美市场卖出大价钱,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榕江县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和黔府发〔2022〕7号文件等政策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主阵地,开辟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新三变”新赛道;同时,贵州“村超”火爆全网,助推榕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一个窗口。
2023年,榕江县深入开展“山海协商”“对标行动”“融湾行动”等行动,依托“村超”品牌影响力,全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6.26亿元,蓝染、蜡染、刺绣、民族服饰等6家精品店销售额0.17亿元,推动更多民族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沉甸甸的民族特色,金灿灿的发展机遇,乐呵呵的幸福生活。如今的山区农文旅产品,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香饽饽”,也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新征程上,广大群众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