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洞畜牧市场是黔东南最大的牛市场,每月逢二和六的日子,湖南、广西、云南、宁夏、重庆等外省的牛贩子、养牛户都来这里买卖。邦洞街道依托邦洞畜牧市场,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产业惠民政策,发挥致富带头人养牛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生态牛产业,涌现出了高野、三团、大河边、铁厂等养牛专业村,养殖户达410多户,年出栏牛近1270头,户均增收2.4万元。
近日,笔者在邦洞街道高野村农户杨绍荣的养殖基地看到,基地圈舍干净,圈里20多头本地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稻草。
“自从我养牛以来,孩子读书、家庭送礼、购买农药化肥等开销就不愁了。经常上山赶牛,我的颈椎、腰椎等毛病也消失了。”杨绍荣开心地说。
今年40岁的杨绍荣以前在深圳进过鞋厂,浙江做过玩具,也在福建开过大货车。2016年,他的两个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他响应当地党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根据县里先建后补政策,回家投资8万多元,购买10头母牛,母牛带3个牛崽,建立了“顺顺养殖场”。
杨绍荣养牛和他养殖场的名字一样“顺”,除了第一年因为养牛技术欠缺损失了两头牛外,后来的几年都顺顺利利。“牛崽要打预防针,春防和秋防。牛感冒,就喂草药。”杨绍荣说。
村里推荐他去学习养牛育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县农业部门和邦洞街道也派技术员下来作技术指导,他自己也虚心求教、摸索,现在牛的大部分毛病都能治。加上牛都是放养,白天吃的是嫩草、野菜、嫩树叶;晚上吃的都是玉米秆、苕菜、萝卜菜,长得很健康。他养的牛在邦洞畜牧市场进行销售,年出栏牛近20头,收入16万多元。
在邦洞街道三团村问溪组冲木早湾头,被村民称为“牛魔王”的杨忠亮扬起牛鞭,赶牛归圈。到了圈门口,牛钻进田里啃着野菜,看到杨忠亮捧来萝卜菜,它们都朝杨忠亮围拢来,美美地吃着主人带给它们的佳肴。
“我父母都70多岁了,为了照料家人,我依靠县里的就业贷、特惠贷等惠民政策,2016年投资10多万元开始养牛。”杨忠亮说。
在村干部、驻村干部的支持下,他建了3栋牛圈,还建了鱼塘用于处理粪污。现在他的养殖场存栏近20头牛,他给每头牛都安装了定位器,白天放养,晚上圈养。他养的牛肉质好,只要拉到邦洞畜牧市场,客人就抢着买。2022年销售9头,2023年销售10多头。
“您看,靠着养牛,我买了一辆小车,还建起了一楼一底的砖房呢!等开春了,我和哥哥还要把牛场、鱼塘周围栽上果树、映山红,打造花园式的养牛场。”谈到未来的打算,杨忠亮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近年来,天柱县采取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为骨干,小农户为补充的种植养殖模式,像杨绍荣、杨忠亮这样的肉牛养殖家庭农场、小群体户越来越多。
“2023年全县肉牛存栏3.8万余头,出栏1.5万多头,养殖场(户)1740家,其中10头以上养殖场113家;10头以下散养户1627家。”天柱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蒋大成说。下一步,天柱将聚焦肉牛特色优势,重点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方面,做优做强肉牛产业链,扩大规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