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前拍下冬装,可寒潮都过去了还没发货”——据报道,近来,电商预售模式逐渐走向日常,但有些商家发货较慢,这一模式还可能滋生货不对板、携款“跑路”等行为。(1月11日《工人日报》)
据了解,消费者之所以青睐于电商预售模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量的预售产品具有优惠、性价比高等特点,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眼球;二是这类产品大多是网红主播推荐,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电商预售模式,不仅能让电商提前回笼资金,而且也能让消费者得到一定优惠。可以说,电商预售是一种多赢模式。
但由于预售产品存有发货时间过长、质量参差不齐、低价引流等诸多问题,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消费风险。比如:有消费者预售夏装,结果等到秋天还未发货。而且,这一模式还可能滋生货不对板、携款“跑路”等行为。这说明,“电商预售”乱象丛生。
笔者以为,整治“电商预售”乱象还需多方发力。首先,电商平台要发力。电商平台要积极承担起严把关的主体责任,对商家要严把审核关和准入关,严防一些信誉度、诚信度极差的无良商家进入网购平台,忽悠、坑骗消费者。
其次,监管部门要发力。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无良商家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机制,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遵守市场法则,切实履行买卖契约。
其三,消费者要“发力”。一方面,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应擦亮眼睛,多留些心眼,在下单前要询问清楚相关信息,仔细查看评论,以免盲目下单而“踩坑”。另一方面,消费者要保留好购物凭证、聊天记录等,如存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用合法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消费权益。
相信,只要电商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三方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有效整治“电商预售”乱象,从而让“电商预售”模式真正成为一种双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