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民族文化释效应 旅游产业添活力—— 西江千户苗寨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1-15   作者: 记者 康莉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西江千户苗寨是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寨相连而成,它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拥有丰富的苗族文化资源,其中99.5%的原住居民是苗族。苗族建筑、银饰、歌舞等民族文化在这里世代相传。

仲冬时节,走进西江千户苗寨,苗族银饰传习馆内游客们正在体验苗族银饰制作,既专心致志又兴趣盎然。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西江苗族银饰传习馆的建立,通过体验和学习,促进社会大众对银饰的全面认知,从而最终能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苗族银饰传习馆馆长、中国银饰之乡麻料银饰协会会长潘仕学向记者介绍道。

来到西江礼物文创复合店,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呈现眼前,作为全省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景区文创店,该店围绕苗族文化深度挖掘、创新提炼、原创开发,并植入产品落地展现,为游客提供了充满乐趣、共情触动的旅游体验,开启了深度了解苗族文化的新通途。

“这些文创产品有很浓烈的苗族元素,蜡染、刺绣,还有苗族文化中的一些图腾,当做伴手礼很有意义,我很喜欢。”来自广州的游客高女士告诉记者。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魅力和关键所在。一直以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将苗族文化融进景区的各个角落,加强文化活化,将静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动态人文景观塑造成为动静结合的乡村旅游氛围,景区内浓厚的苗族文化随之袭来。

把苗年的活态展示作为一大亮点,让游客唱苗歌、穿苗服、打糍粑、讨花带,沉浸式感受苗族节庆文化魅力。在西江苗族博物馆的带动下,鼓励村民利用自己的房屋住所兴办40多所参与型、体验型、互动型的“家庭博物馆”,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民族文化活态展示点。

同时,西江千户苗寨在保护好、传承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连续挖掘出了“高山流水”“长桌宴”等苗族文化旅游产品;通过艺术上的升华与提炼,将民族叙事、历史叙事和文化叙事与舞台化的结合,打造出了“美丽西江”晚会,不断增加旅游新业态,让游人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依托丰富的苗族文化资源,西江苗寨按下“全域旅游”快进键,推动旅游建设发展,当地人吃上“旅游饭”,开启全新发展道路。本地村民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乡村客栈、特色饮食、手工艺品以及特色种植养殖,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致富路。目前,景区内共有经营户1527户,景区内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餐饮业住宿业蓬勃发展,直接带动景区及雷山县周边村寨群众2万余人就业增收。

“我们将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扬优势补短板,继续把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西江镇首要产业来抓,充分结合雷山县本地民族节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核心,形成以点带面、全域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让老百姓共享旅游发展红利。”雷山县委常委、西江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据悉,2023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接待游客464.89万人次,同比增长286.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72亿元,同比增长328.02%。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共有房屋1531栋,木质吊脚楼层层叠叠,消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为给游客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省、州各级高度关心重视西江千户苗寨的消防安全工作。近年来,雷山县委县政府先后整合投入9000余万元实施环景区消防车通道、专职消防队、消防管网、厨房改造、经营场所提升改造等工程,全面提升景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水平。

近年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西江逐渐构建以旅游业作为龙头,带动茶叶、民族工艺、特色产业互动发展的“一业”带“三产”的发展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西江把民族文化内生力持续转化为旅游产业新活力,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州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州通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旅游业态升级,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旅游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为全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